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汉语中“而”字的用法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而”在文言文中当连词用,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起到不同的连接作用。1.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和”,可译可不译。如《捕蛇者说》中“黑质而白章”,“而”表并列,此句译为(蛇身)黑底白花纹。2.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然后”、“便”、“才”。如《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而”表示“学”与“习”行为的先后承接关系。
作者
田新柱
机构地区
山东省嘉祥第四中学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1年第14期21-,共1页
关键词
《醉翁亭记》
《口技》
文言文
古汉语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景霓.
论《马氏文通》的“而”[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4):79-83.
被引量:1
2
陈志明,晋月爱.
《孙子》“而”字用法辨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2):86-88.
被引量:3
3
马静恒.
“而”字的探讨[J]
.世界汉语教学,1990,4(1):34-36.
被引量:3
4
陈宝勤.
先秦连词“而”语法语义考察[J]
.古汉语研究,1994(1):89-93.
被引量:10
5
裘燮君.
释“暂”——兼论连词“而”的语法功能[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3):69-77.
被引量:2
6
裘燮君.
连词“而”语法功能试析[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96-103.
被引量:9
7
武振玉.
金文中的连词“而”[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0):255-256.
被引量:3
8
彭玉兰,魏艳丽.
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综述[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21(1):57-59.
被引量:4
9
袁勤.
“而”字源流考[J]
.今日科苑,2006(9):91-91.
被引量:3
10
解植永.
古汉语“主·而·谓”结构论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5):34-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姜磊.
“而”字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350-350.
被引量:3
2
李书莹.
初中文言文“而”字用法[J]
.语文学刊,2016,36(3):30-3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艳.
近五年以来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
被引量:1
2
陈小红.
连词“而”在现代汉语复句中的作用[J]
.对外汉语研究,2017(1):70-83.
3
李雨桑.
连词“而”的韵律特征[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39-39.
1
巩庆坤.
虚词“而”字用法例说[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09(11):21-21.
2
骆效奎.
说异蛇[J]
.语文知识,1996(10):53-54.
3
罗谢明.
浅析“而”字的用法及意义[J]
.初中生辅导,2005,0(28):11-13.
4
周云.
我来说说“夜缒而出”[J]
.学语文,2011(2):70-70.
5
滥用[J]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06(1):16-16.
6
“而”字[J]
.作文之友(初中版),2010(10):35-35.
7
亭子.
永远的李老师[J]
.第二课堂(初中版),2002,0(9):32-32.
8
俞仁凤.
在文言文教学中彰显文化[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0(5):23-24.
9
王克研.
考官的评语[J]
.轻松简快作文(小学版),2009(3):1-1.
10
邹秀珍.
由“蟹六跪而二螯”中“而”字的用法谈开至文言虚词的理解[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2012(2):52-52.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1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