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课程衔接:高师教育面向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以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程为例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师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程改革重在找准方向,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衔接。目前高师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程改革,应在实验理论、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学生自制教具、拟定评价标准等方面加强与中学物理实验的衔接,以提高物理师范生的实验能力。
作者
刘茂军
肖利
机构地区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48,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1193)
关键词
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程改革
课程衔接
方式与内容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1
魏日升;张宪魁.新课程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5.
3
王莉华.
高师物理教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9(5):130-131.
被引量:5
4
沈新家.
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及作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3(7):45-47.
被引量:7
5
刘济昌.
如何评定好的自制教具[J]
.人民教育,1991(Z1):66-67.
被引量:2
6
郑敏.
试论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5):39-41.
被引量:8
7
刘炎松.物理实验创新研究--"非常规"物理实验设计制作能力培养[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13-1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廖铂琴.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物理(初中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丁伟,施美娟.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
.学科教育,2001(2):38-41.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5
1
李长智,张有琼.
有机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49-51.
被引量:2
2
杨军,邓泽新.
高等师范生物理实验能力研究[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21-23.
3
赵君.
自制可换“芯”万花筒[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27(3):37-38.
4
王勇.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做好解剖学实验室开放[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8):85-86.
被引量:2
5
刘茂军,肖利.
物理教学法实验与中学物理实验衔接问题的研究[J]
.物理教师,2012,33(6):1-3.
被引量:6
6
崔兴国,王洪志.
基础性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1):82-83.
被引量:6
7
张小兰.
利用自制教具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6):184-185.
被引量:5
8
成娟.
衔接视野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大学物理实验,2013,26(5):106-109.
被引量:4
9
祁国良,曲胜艳,谭晓春,祝云峰.
物理演示实验改进之管见[J]
.物理实验,2015,35(7):19-22.
被引量:8
10
崔兴国.
在本科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研究[J]
.考试周刊,2015,0(97):166-166.
同被引文献
29
1
陈廷柱.
关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相衔接的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7):32-34.
被引量:10
2
刘川,王仕尧,张承德.
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研究,1999,20(3):75-76.
被引量:27
3
朱彦卓,刘茂军.
高中与高师课程衔接:从理念到行动——高中与高师物理教育专业物理实验课程衔接问题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0):74-75.
被引量:1
4
刘茂军.
开展“专题研究” 实施研究性教学[J]
.物理通报,2005,26(1):35-38.
被引量:3
5
刘茂军.
研究性教学模式一例——溯源法模式[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4):421-424.
被引量:4
6
赵明仁,袁晓峰.
理论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在深圳市后海小学的研究发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0):35-39.
被引量:14
7
刘茂军,肖利,赵志刚.
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研究[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17(4):6-8.
被引量:10
8
刘洗.高中地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教学衔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1.
9
帅小红.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0
肖利,刘茂军,曹丽华,王光怀.
建立学生助教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
.大学物理,2008,27(8):45-47.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5
1
刘惠莲,刘茂军,肖利,华中.
中学物理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理念与模式研究[J]
.物理教师,2013,34(5):65-68.
被引量:3
2
陈丽娜,洪淑月,端木春江.
高校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衔接”问题[J]
.计算机教育,2013(10):52-55.
被引量:4
3
刘茂军,华中,肖利,刘惠莲,费金有.
“三式两化”物理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研究——基于吉林师范大学物理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物理教师,2014,35(3):95-96.
4
朱彦卓,刘茂军.
基于课程衔接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探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5-59.
被引量:3
5
李艳霞.
论小高职物理实验课课程改革的构想和实践[J]
.科技经济市场,2016(1):241-24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王庆士,鲁娟.
军医大学研究生课程成绩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信息,2017,30(15):4-5.
2
刘茂军,华中,肖利,刘惠莲,费金有.
“三式两化”物理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研究——基于吉林师范大学物理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物理教师,2014,35(3):95-96.
3
李长云,朱艳辉,刘强,何频捷,王志兵,曹钦.
地方高校信息类“T”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4(6):219-221.
被引量:2
4
陈丽娜.
软硬件结合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设计[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6):85-87.
被引量:1
5
岳晓婷,潘苏东.
教学比赛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调查[J]
.现代大学教育,2015,31(6):96-100.
被引量:10
6
于宗琴.
探究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技术艺术和职业相结合之路——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为例[J]
.科技视界,2017(5):42-43.
7
冯平,陈亮,李建柱.
全国水利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调研情况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2):48-51.
被引量:1
8
缪学超,易红郡.
如何构建衔接性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基于布里斯托大学教育研究学科的考察[J]
.现代大学教育,2022,38(3):57-66.
被引量:7
9
陈丽娜,卢凌诺.
校内外协同育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物联网技术”课程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1):101-104.
被引量:1
10
刘惠莲,刘茂军,肖利,华中,费金有.
物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基于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0(3X):87-90.
被引量:3
1
曹孝宏.
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浅析[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6):67-68.
2
宋金梅.
以就业为导向的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
.高教论坛,2011(8):71-73.
被引量:2
3
王艺程.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之举[J]
.才智,2016,0(8):70-70.
4
张晶晶.
试析语文教学中的师生相长[J]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5):48-48.
5
赵雪.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J]
.甘肃教育,2016(21):81-81.
被引量:1
6
徐晓敏.
构建有效中学英语课堂的实践与应用[J]
.中学教学参考,2014(30):50-51.
7
孙清道.
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0(22):139-139.
被引量:1
8
刘华.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J]
.环球市场,2016,0(9):254-254.
9
奚立民,石雷,杨伟群.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4):90-91.
被引量:7
10
王成伟.
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5,0(8):56-56.
教育探索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