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口译中文化异同的隐喻认知及其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口译过程中文化异同是影响口译流利实现的因素之一,从概念隐喻的认知角度来看,文化异同与三种概念映射方式相对应。在此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视角研究口译中文化差异产生的隐喻认知机制和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以期丰富口译文化维度的学术研究,同时指导解决口译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
陈琛
姜莉
机构地区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出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2年第9期86-87,共2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口译
文化差异
隐喻认知
口译策略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张吉良.
从研究方法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际口译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5):63-68.
被引量:18
2
弗朗兹.波赫哈克;仲伟合.口译研究概论[M]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
Lakoff . 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M].Uni 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4—25.
4
刘正光.
莱柯夫隐喻理论中的缺陷[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5-29.
被引量:54
5
李香玲.
隐喻认知的文化透视[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6):121-125.
被引量:21
6
孙继红.
认知隐喻与翻译策略[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01-103.
被引量:12
7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77.
8
Herbert. Interpreter's Handbook: How to Become a Conference Interpreter[M].Geneva:Georg,1952.4.
9
Gile,V. Basic Theoretical Component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A].1992.26.
10
刘宓庆.口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88.
二级参考文献
84
1
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15.
被引量:725
2
王松亭.
隐喻的感悟及其文化背景[J]
.外语学刊,1996(4):63-66.
被引量:18
3
束定芳.
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4):253-260.
被引量:205
4
陈勇.
浅论隐喻的文化认知价值[J]
.中国俄语教学,2005,24(2):1-5.
被引量:18
5
易明珍.
隐喻的认知与文化[J]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4):48-51.
被引量:5
6
刘和平.
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J]
.中国翻译,2006,27(4):20-26.
被引量:79
7
GOATLY A.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M]. London: Routledge, 1997.
8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9
FILLMORE C J. Double-decker definitions: the role of frames in meaning explanations[J]. Sign Language Studies, 2003(3) : 263 - 295.
10
NIDA 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 Shang- 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
共引文献
91
1
刘超,任文.
新时代背景下的口译研究再出发——第十二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述评[J]
.当代外语研究,2019,0(6):115-123.
被引量:1
2
李慧艳.
论概念隐喻、整合理论与隐喻推理[J]
.文教资料,2008(12):37-40.
被引量:3
3
耿协萍.
问世间“愁”为何物——“愁”的隐喻认知分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8-20.
被引量:1
4
葛新新.
校园规范用字研究及解决措施——以某高校英语翻译专业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8):116-117.
5
施敏敏.
散文《婚姻鞋》隐喻分析的历史因素[J]
.黑龙江史志,2013(13):230-231.
6
陈琛.
从概念隐喻认知角度解析口译中的文化障碍[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被引量:1
7
张全生.
中国隐喻研究十年综述[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173-176.
被引量:19
8
刘正光,周红民.
惯用语理解的认知研究[J]
.外语学刊,2002(2):7-14.
被引量:45
9
刘正光.
论转喻与隐喻的连续体关系[J]
.现代外语,2002,25(1):61-70.
被引量:111
10
黄华新,吴恩锋.
论汉语“人生”的隐喻认知机制[J]
.浙江社会科学,2005(4):106-111.
被引量:14
1
陈琛,姜莉.
口译中文化异同的隐喻认知及其翻译策略[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8):151-153.
被引量:5
2
胡毓平.
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0):53-54.
3
聂彩兰,韩湘虹,武龙.
及物性系统视角下的概念语法隐喻[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2):93-94.
4
祖大庆,孙晋文.
中英文爱情诗中移就现象的认知阐释[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104-109.
5
苏子波.
论施喻者不同映射方式下的交际目的[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6):50-52.
6
曾峥,樊葳葳.
基于映射论的言语幽默研究[J]
.外语教育,2005(1):44-49.
7
豆涛.
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人体隐喻对比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7):110-114.
被引量:2
8
吕新兵.
概念隐喻视角下《庄子》隐喻翻译分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91-94.
9
曾侨骄,于善志.
论汉语“水”的概念隐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28-32.
被引量:1
10
黄卫平.
隐喻的力量——习近平的语言及其隐喻认知解读[J]
.好家长,2016,0(39):255-256.
被引量: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