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烹饪》
2005年第9期8-10,共3页
Sichuan Cuisine
同被引文献18
-
1徐海荣.论中国饮食在中华文明史及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J].浙江学刊,1999(3):140-147. 被引量:4
-
2陈光新.中国饮食民俗初探[J].民俗研究,1995(2):8-16. 被引量:16
-
3姚伟钧.中国饮食的文化省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9(6):57-63. 被引量:3
-
4渝阳,周航.对当前菜系之争的几点看法[J].四川烹饪,2004(10):13-14. 被引量:1
-
5陈传康.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J].地理学报,1994,49(3):226-235. 被引量:96
-
6万建中.狂欢:节日饮食与节日信仰[J].新视野,2006(5):72-74. 被引量:9
-
7刘德龙,李志刚,赵建民.鲁菜文化的历史源流[J].民俗研究,2006(4):244-257. 被引量:13
-
8陈传康.《第三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盛况与台湾饮食文化观感》,《经济地理》1994年第2期.
-
9王学泰.《中国古代士人的消闲意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6期.
-
10史谭.《中国饮食文化民族性特征概说(续1)》,《商业研究》1993年第7期.
二级引证文献5
-
1史震烁.国家文化安全视域下的中华饮食文化研究[J].理论观察,2024(3):108-114.
-
2张丽影.非遗视阈下鲁菜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6):60-62. 被引量:2
-
3任玉洁.新时期鲁菜遭遇的困境及突围策略分析[J].现代食品,2019,0(10):43-45.
-
4万田户,段小芬,周运瑜,刘梓宜.基于网络关注度的江西省居民赣菜消费需求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3(5):17-23. 被引量:1
-
5陈吉洪.营养学角度下鲁菜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食品,2017,2(23):24-25.
-
1烹饪,美食和博客[J].Women of China,2013(3):62-63.
-
2季羡林.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J].视野,2001(2).
-
3季羡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J].视野,2004(12).
-
4阿华.美妙蘸水碟,与肉蔬的一场风云际会[J].分忧,2009,0(5):54-54.
-
5苏鸟.喜欢吃饭,大口吃饭[J].龙门阵,2016,0(9):92-94.
-
6朱俊杰.求职路上谁是主角[J].成才与就业,2007(11):36-37.
-
7做大事不拘小节[J].公关世界(下半月),2009(3):35-35.
-
8丁安祥.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与越俎代庖[J].中国社会导刊,2007(10X):43-43. 被引量:1
-
9《怎样提建议最有效》一平视点[J].秘书,2013(11):23-23.
-
10王代福.生命应该承受之痛[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09(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