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认为,吉登斯对现代性双重特征的揭示、对现代社会风险和危机的诊断,代表着对待现代性的一种客观态度,在要不要现代性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现代性这两个关键的问题上,对于当代中国具有特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
山小琪
机构地区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系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2,共7页
Marxism & Reality
关键词
吉登斯
现代性理论
社会风险
社会理论研究
英国
社会合理化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22
同被引文献
8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3
1
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1.
2
Anthony Giddens: Modernity and self - 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m age,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15.
3
安东尼·吉登斯和克里斯托弗·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M].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4
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11.
5
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59.
6
安东尼·吉登斯 胡宗泽 赵力涛译.《民族-国家与暴力》[M].三联书店,1998年..
7
安东尼·吉登斯.《批判的社会学导论》[M].唐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8
安东尼·吉登斯 胡宗泽 赵力涛.《民族一国家与暴力》[M].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61-373页.
9
福柯.《规训与权力》[M].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93页.
10
Anthony Giddens: Social Class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P. 38.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p. 105.
2
Agnes Heller, A Theory of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2, p. 284.
3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p. 162.
4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pp. 37, 38-39.
5
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6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5页.
7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年版..
8
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9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序言[M].,“1990年版”.第21页.
10
.《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7页.
共引文献
322
1
徐鹏,贺敏.
论现代性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2):89-93.
2
唐爱军.
新现代性初探——关于中国道路的解释框架[J]
.浙江学刊,2021(4):24-34.
被引量:15
3
文军,吴晓凯.
找回失去的传统:“大数据”研究范式的反思与重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63-71.
被引量:10
4
郇雷.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意蕴[J]
.社会主义研究,2023(4):1-8.
被引量:2
5
卜晓蕾.
威廉·文德尔班文化价值观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4):140-141.
被引量:1
6
张托托.
现代化语境下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实践探析[J]
.理论观察,2023(3):103-107.
7
邓智.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代性及其特色——以赵炎秋教授的研究为中心[J]
.文艺论坛,2024(2):28-32.
8
胡娟.
理性与自主:历史视野下的德国大学治理现代化[J]
.教育研究,2021(3):90-102.
被引量:11
9
匡梅.
法治现代化视阈下的“习惯法”与“民间法”之辨——兼论怒族传统规范的现代性转型[J]
.北大法律评论,2020(2):214-241.
10
曾正滋.
反思理性:公共治理的理性根基[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0(1):77-8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0
1
刘祖云.
社会转型: 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6):35-40.
被引量:66
2
周晓虹.
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J]
.南京社会科学,2014(1):1-10.
被引量:14
3
梁光严.
关于吉登斯现代性观点的讨论[J]
.国外社会科学,1993(2):71-74.
被引量:2
4
李培林.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J]
.中国社会科学,1992(5):3-17.
被引量:249
5
费孝通.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33
6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42
7
洪朝辉.
“中国特殊论”与中国发展的路径[J]
.经济管理文摘,2004(21):42-44.
被引量:6
8
任平.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51-57.
被引量:34
9
罗骞.
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66-71.
被引量:6
10
俞吾金.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4-10.
被引量:145
引证文献
5
1
曾永超,李广东.
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建构——2005年“现代性”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36-439.
被引量:1
2
张友庭.
多元现代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研究的启示[J]
.人文杂志,2008(2):175-181.
3
李申,陈明君.
论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J]
.枣庄学院学报,2016,33(4):28-31.
4
洪艰勤,黄文虎.
微信“朋友圈”的“身份隐匿”——基于“广西老乡会”微信群里少数民族的虚拟民族志考究[J]
.东南传播,2017(9):65-70.
被引量:2
5
萧子扬.
“近代乡村何以成为问题? ”学术疑论初探[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94-10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艳.
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J]
.延边党校学报,2010,25(3):24-26.
被引量:1
2
萧子扬.
西方慈善社团在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与早期农村社会学[J]
.中国非营利评论,2022(1):182-202.
被引量:1
3
萧子扬.
作为方法的近代乡村问题及重访研究:何谓与何为[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2):56-64.
被引量:2
4
贺缌莉,苗春凤.
符号互动视角下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困境及对策——基于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现象[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8-14.
5
张世超.
“媒介化”与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传播研究[J]
.文化产业,2018,0(15):38-40.
1
田润锋.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5):37-39.
被引量:2
2
朱黎明,郑玉林.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1):8-10.
被引量:4
3
胡敏.
论苏格拉底的两个基本命题[J]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6(1):66-70.
4
任蜜林.
《太一生水》之“青昏”与《老子》之“有”、“无”[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6):38-43.
被引量:1
5
吕永川.
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6):86-86.
6
王国华,吕春华.
论罗尔斯的平等自由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1-54.
7
任广鑫.
浅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1):66-67.
8
李建群,张永缜.
现代性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及中国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2009(6):42-45.
被引量:2
9
张松.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形而上学与社会合理化难题[J]
.东岳论丛,2003,24(3):5-10.
10
宋兴平,张超.
苏雅冲突后古希腊哲学家对社会合理化的探索[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7):23-26.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