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中国诗歌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1,共4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3
-
1刘师培.《论文杂记》[A]..《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
-
2刘勰.《文心雕龙·物色》[M].,..
-
3刘熙载.《艺概》卷二[M].,..
共引文献14
-
1丁佐湘.古人与“愁”[J].求索,2004(9):201-202.
-
2包兆会.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J].人文杂志,2005(1):87-91. 被引量:2
-
3王文生.王国维的“无我之境”与艾略特的“无个性文学”[J].文艺研究,2005(2):64-78. 被引量:4
-
4张佳音.文体宜兼,以成其美——论谢灵运的诗赋互动[J].中国文化研究,2005(1):164-168. 被引量:3
-
5薛富兴.魏晋自然审美概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19-25. 被引量:16
-
6张法.《城与市》与刘恪之道[J].江汉论坛,2006(2):131-135. 被引量:2
-
7查清华.中国诗学的“格”论[J].人文杂志,2006(3):99-103. 被引量:1
-
8古风.中国古代原初审美观念新探[J].学术月刊,2008,40(5):89-97. 被引量:6
-
9仇敏.自然美新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9(1):106-110.
-
10张晶.中国古代诗论的美学品性及美学学理建构意义[J].文学评论,2009(6):44-48.
-
1侯传文.认同、误读与化用——论泰戈尔对《老子》的接受[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41-45.
-
2蔚志建.文艺理论需要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J].理论与创作,2005(4):17-20. 被引量:1
-
3刘海涛.鲜活性格里的人文情怀——《晚唱》赏析[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0(10):120-122.
-
4贾树新.综合性的文论专论——论《文心雕龙》的“论文叙笔”之二[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8(1):23-30.
-
5王孝俭.让《世纪》更具唯一性[J].世纪,2013(5):72-72.
-
6周宪彪.经济报道要“找故事”[J].新闻实践,2008(6):59-59.
-
7张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如何进入文艺美学[J].中国文艺评论,2016(7):29-37.
-
8熊礼汇.略说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6):12-15. 被引量:2
-
9黄纪苏.“诗人”存则诗废人亡[J].诗刊,2000(10):75-77.
-
10编者的话[J].文艺争鸣,1986(5):8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