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文学的另类叙述模式——简论丘东平的战争小说
被引量:2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2-86,共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5
-
1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J].太阳月刊,1928,(2).
-
2丘东平.《沉郁的梅岭城》[M].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
3胡风.《民族革命战争与文艺》[A]..《胡风评论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
4茅盾.《八月的感想——抗日文艺一年的回顾》[J].文艺阵地,.
-
5郭沫若.《东平的眉目》[A]..《沉郁的梅岭城》[C].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共引文献65
-
1陆咏梅.论左翼作家的“群体”情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30-33.
-
2符杰祥.悖谬的和谐——论左翼浪漫主义文学文本的双重性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6):51-54. 被引量:1
-
3王智慧.激情叙述下的革命言说 蒋光慈小说创作简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191-207. 被引量:16
-
4褚洪敏.普罗小说新论[J].德州学院学报,2004,20(5):70-73.
-
5尹康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工具论的形成与流变[J].文学评论,2002(5):137-145. 被引量:6
-
6段从学.关于《我们月刊》和我们社[J].新文学史料,2002(1):148-155. 被引量:1
-
7李新宇.迷失的代价(下)——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再思考[J].文艺争鸣,2001(2):27-36. 被引量:8
-
8姜玉琴.皈依无产阶级革命文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15-20.
-
9杨迎平.同一层面的不同言说——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文艺理论研究,2000(3):89-95. 被引量:2
-
10易晖.重大主题[J].南方文坛,2000(5):53-55.
同被引文献32
-
1马全应.画出魔鬼的面目与灵魂——简论丘东平笔下的战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2):106-107. 被引量:2
-
2傅葆石.战争和文化结构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7(6):31-40. 被引量:17
-
3李家瑞,刘志荣.一颗尘封的明珠——评丘东平的《给予者》[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6(2):76-79. 被引量:1
-
4杨淑贤.论丘东平的报告文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5(4):68-74. 被引量:3
-
5舒芜.参加胡风文艺思想讨论座谈会日记抄(1952年9月7日——12月16日)[J].新文学史料,2007(2):155-168. 被引量:4
-
6周扬.《现实主义试论》[J].文学,1936,6.
-
7冯雪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J].文学导报,1931,.
-
8周扬.《编辑后记》[J].文学月报,1932,.
-
9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J].太阳月刊,1928,.
-
10[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页.
-
1蒋建国.童年随父在抗战中度过[J].世纪,2005(4):14-18. 被引量:1
-
2江雪,涂默.走马海陆丰[J].大地,2000(4):25-27.
-
3《淞沪抗战》[J].长江文艺,2014(7).
-
4冯艺.国殇二题[J].红豆,2011(11):79-84.
-
5张品成.《红币》创作谈[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2(4):220-220.
-
6丰子恺.我的母亲[J].当代学生(探秘),2008,0(10):10-12.
-
7张宏生.漫谈佛教与诗歌[J].文史知识,1997(2):17-22.
-
8彭加瑾.社会进步与人性健全——读《黑洞·炼狱·流火——母亲三部曲》[J].文艺争鸣,2001(1):70-72.
-
9钱中文.论艺术真实和艺术理想[J].文学评论,1980(3):2-14. 被引量:3
-
10牛艺霞.中国当代文学的人学性[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4):1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