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贡献及其对企业组织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工理论虽源远流长,但经济科学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并不多。英国古典经济学对分工理论的贡献多半属于对前人原创思想的阐释和发挥。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在于他划分了分工的形态,并将劳动分工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内在地联系起来了。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对企业组织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启示作用,然而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那里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作者
缪匡华
机构地区
福建行政学院
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1,共5页
Scientific Socialism
关键词
企业组织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分工
社会分工形态
分类号
F091.9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93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2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67页.
2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M].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3
B.马林诺斯基.《科学的文化基础》[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5、57、60、63页.
4
柏拉图.《理想国》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77页.
5
柏拉图.《理想国》第2卷[M].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53页.
6
柏拉图.《理想国》第3卷[M].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95页.
7
格罗奈维根.《劳动分工》[A]..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C].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77页.
8
Alfred Weber: Theory of Location of lndustr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1929. pp. 126 - 134.
9
S.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7-285、421-445页.
10
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5页.
共引文献
193
1
郑春燕.
当合法性遭遇正当性——以施米特宪法思想中的对抗理论为背景[J]
.浙江学刊,2004(4):121-126.
被引量:18
2
王乐夫,陈干全.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2(6):12-15.
被引量:76
3
夏丹,陈三坤.
法治的误区与出路[J]
.求实,2001(12):53-55.
4
林劲松.
作为宪法原则的无罪推定[J]
.甘肃社会科学,2004(5):142-146.
被引量:1
5
彭松森.
关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J]
.理论学刊,2002(1):67-69.
6
徐林.
民营企业中雇主与职业经理人的“死锁”效应及其原因[J]
.社会科学战线,2004(5):47-51.
被引量:5
7
周永坤.
政治文明与中国宪法发展[J]
.法学,2003(1):23-29.
被引量:32
8
汪圣云.
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述论[J]
.历史教学,2002(5):55-56.
9
周文健,陈仰勇.
法治与治法[J]
.法学,2002(3):16-19.
被引量:3
10
李庆钧.
霍布斯:理性与社会秩序[J]
.江海学刊,2004(6):52-5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55
1
孙继军.
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及其最新进展[J]
.社科纵横,2006,21(11).
被引量:2
2
赵黎明,赵鸣翠.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以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为视角[J]
.理论学刊,2013(11):14-17.
被引量:1
3
徐丹.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演变逻辑及其学术意义[J]
.江苏社会科学,2015(5):108-113.
被引量:2
4
刘辉煌,周琳.
关于分工的经济学:历史回顾与近期发展[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4):11-16.
被引量:9
5
孟捷.
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J]
.当代经济研究,2004(9):46-52.
被引量:18
6
李翀.
论社会分工、企业分工和企业网络分工——对分工的再认识[J]
.当代经济研究,2005(2):17-22.
被引量:31
7
侯风云.
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在经济分析史中的地位考察[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2-17.
被引量:6
8
乔榛.
马克思分工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范式[J]
.经济学家,2005(3):36-42.
被引量:13
9
白雪洁.
简析企业分工的新趋势[J]
.天津社会科学,2005(4):82-84.
被引量:1
10
余东华,芮明杰.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J]
.中国工业经济,2005(10):88-95.
被引量:130
引证文献
2
1
潘刚.
国内分工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与再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2):82-89.
被引量:1
2
朱燕.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J]
.经济研究导刊,2017(25):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马文颖.
浅析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发展及现实指导意义[J]
.魅力中国,2013(23):45-45.
2
顾菁.
分工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创新角度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21(25):4-6.
1
范海霞.
各地支持“众创空间”政策比较[J]
.现代国企研究,2016(18).
被引量:2
2
潘志强,陈银娥.
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比较分析[J]
.经济评论,2006(1):18-22.
被引量:6
3
聂洪秋.
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J]
.学理论,2003(1):30-31.
4
宣烨.
浅析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制度与组织理论[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2):98-100.
被引量:2
5
漆光瑛.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优势”分析与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J]
.财经研究,1991,17(10):40-43.
6
黄群慧.
“新经济”基本特征与企业管理变革方向[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5):1-7.
被引量:37
7
周宇.
要尊重马克思的原创思想——谈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J]
.理论学刊,2006(10):8-11.
8
马良.
斯密、李嘉图与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观点的比较[J]
.经济研究导刊,2008(15):1-3.
被引量:2
9
宋艳丽.
从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看我国当前劳资关系状况[J]
.东方企业文化,2011(10X):240-240.
10
宋艳丽.
从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看我国当前劳资关系状况[J]
.东方企业文化,2012(A05):240-240.
科学社会主义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