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可”字的虚化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可”原是动词,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它的词性慢慢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动词逐渐向助动词、意义比较虚的副词转化,后来甚至变成了和一定词结合来表示意义的词缀。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主观化又是语法化的一个动因,主观性因素促动了功能语法化。文章用主观化和语法化研究了“可”的虚化过程。
作者
吴媛媛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4-56,共3页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可”的虚化
语法化
主观化
分类号
H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767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2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282
3
沈加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
4
解惠全.谈实词的虚化[M]
5
古汉语字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
古今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
洪波,董正存.
“非 X 不可”格式的历史演化和语法化[J]
.中国语文,2004(3):253-261.
被引量:66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沈家煊.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3):77-79.
被引量:42
2
张谊生.
“非x不y”及其相关句式[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2(2):36-40.
被引量:20
3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70
4
沈家煊.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
.当代语言学,1994(1):12-20.
被引量:175
5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282
6
Bybee, Joan & Suzanne Fleischman (Eds.) 1995 Modal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 Joan Benjamins.
7
赵元任(丁邦新译) 1968.《中国话的文法》[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8
丁声树 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99..
9
邵敬敏.《“非X不Y”及其变式》[J].《中国语文天地》,1988,(1).
10
江蓝生.《语法化程度的语音表现》[A]..《近代汉语探源》[C].商务印书馆,2000..
共引文献
2767
1
王炳.
第一人称代词换用的主观性[J]
.郑州师范教育,2024,13(1):70-74.
2
林忠,秦豆.
当代儿童小说中人称代词的交互主观性——以《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为例[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08-126.
3
胡朗.
让步标记“当然”的形成及其动因机制[J]
.语言历史论丛,2020(2):227-239.
4
武钦青,刘德贝.
“大不了”的容让义与反预期——兼论与“充其量”的区别[J]
.语言与翻译,2021(2):28-32.
被引量:2
5
王林哲.
“这/那家伙”的词汇化及话语标记功能[J]
.东方语言学,2021(1):87-102.
6
董正存.
“见”的全称量化用法及其产生[J]
.中国语文,2021(2):147-154.
被引量:2
7
梁凱.
否定构式“X什么Y”的功能表达及其特点[J]
.语文学刊,2021(1):43-46.
8
王金海,陈正武.
汉语近义组织量词的构式搭配及构式化路径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4(1):133-149.
9
杨坤,吴灵蕊.
主观肯定构式“还不是”的构式化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3(1):71-84.
10
牛儒雅.
认知语法视阈下的人称代词指称义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事件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2(2):85-95.
同被引文献
59
1
徐杰,张媛媛.
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J]
.汉语学报,2011(2):60-70.
被引量:18
2
刘祥柏.
六安丁集话的反复问形式[J]
.方言,1997(1):65-73.
被引量:13
3
周荐.
论四字语和三字语[J]
.语文研究,1997(4):27-32.
被引量:17
4
董秀芳.
词义的相背引申[J]
.汉语学习,1995(3):53-53.
被引量:5
5
文炼.
固定短语和类固定短语[J]
.世界汉语教学,1988,2(2):65-67.
被引量:21
6
张博.
词义的反向、双向引申与反义同源词——兼谈“反训”[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9(S2):72-74.
被引量:2
7
何平.
说“可”[J]
.世界汉语教学,1989,3(2):86-89.
被引量:2
8
卞觉非.
“汉语交际语法”的构想[J]
.汉语学习,1992(3):35-39.
被引量:6
9
江蓝生.
疑问副词“可”探源[J]
.古汉语研究,1990(3):44-50.
被引量:52
10
江蓝生.
敦煌变文词语琐记[J]
.语言研究,1985,5(1):167-17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陈昌来,王鸣宇.
类固定短语“可A可B”的多角度考察[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112-118.
被引量:5
2
李春阳.
约量副词“可”的历时发展及其消退动因考察[J]
.古汉语研究,2018(4):64-70.
被引量:1
3
柴敬畏.
“可”的词义演变及在大同方言的表现[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5(5):89-91.
4
郭亚博,唐贤清.
汉语方言副词“可”的多功能用法及其内在关联[J]
.语文研究,2023(3):15-24.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璋.
类固定短语“有A有B”的结构特点和句法功能探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5):44-46.
被引量:1
2
黄弋桓,黄兰堞.
“可A可B”构式解析[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861-864.
被引量:2
3
朱冬雪.
“一A而B”结构成分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6):87-88.
4
胡婷婷.
类固定短语“时X时Y”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0(8):33-35.
5
郭亚博,唐贤清.
汉语方言副词“可”的多功能用法及其内在关联[J]
.语文研究,2023(3):15-24.
6
孙凌凌.
现代流行语“可X可Y”的研究[J]
.现代语言学,2021,9(5):1345-1350.
1
张彩琪,沈莉娜.
“净”的语法化[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6):30-31.
被引量:1
2
弋丹阳.
类词缀“可”的构形和虚化[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6):37-38.
被引量:4
3
石彦霞.
现代汉语中的“将其VO”句式[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5-77.
4
刘书晴.
主观化与句子构建的认知研究——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的台词为例[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7):196-196.
5
于虹.
“右声说”探究[J]
.文学教育,2010(12):126-126.
6
刘长业.
“经常不”和“不经常”的多角度探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10):46-48.
7
张子牛.
情态助动词用法小结[J]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2):46-48.
8
郭绍勤.
“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9(11):54-54.
9
王小穹.
从近代汉语看主观性因素对“只”的语义影响[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246-248.
被引量:1
10
吴安其.
语言符号的局限性[J]
.民族语文,2007(5):19-19.
被引量:2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