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北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220-220,F0003,共2页
Journal of Hebe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考文献3
-
1陈德娣 华歪长.环境公害纵横淡[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3,12..
-
2钟甫宁.蓝天绿地丛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
-
3自然之友.地球家园-人类行为的故事[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1..
同被引文献13
-
1郭永祯,张丽萍.大力发展林业科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0,26(S1):94-95. 被引量:1
-
2熊辉.试论高校的环境素质教育[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4):126-128. 被引量:5
-
3邹晓平.人的全面发展:经典理论与现实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11-13. 被引量:4
-
4邹海明,段立珍.环境教育现状及未来环境教育途径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4):149-150. 被引量:3
-
5[8]Aquilina S,Gauci AA,Ellul M,Scerri L.Sun awareness in Maltese secondar school students.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J].2004,8 (6):670-675.
-
6张学广.国际环境教育与可持续未来——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国际会议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0(2):27-30. 被引量:17
-
7肖力华.高师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素质的基础[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22(3):106-110. 被引量:3
-
8于黔勋.促进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关于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8):28-29. 被引量:3
-
9米久奇.改进教师培训的五项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9):67-71. 被引量:15
-
10吴东北.结合学科特点 培养师范生环境素质[J].生物学杂志,2003,20(2):57-5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
-
1张泱.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12):63-64. 被引量:2
-
2陈永忠,谢存德,何涛.提高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必要性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5(8):22-23.
-
3李宏林.林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8,35(7):129-130.
-
4丛建华,张兰,徐洁晶,刘官久,于海峰.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20,49(2):60-62.
-
5乔杨.生态文明视域下东北林区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制保障现状分析[J].经济师,2022(10):49-50. 被引量:4
-
1包茂宏.非洲的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3):95-104. 被引量:12
-
2姜威,金兆怀.日本北九州生态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6):67-70. 被引量:1
-
3陈少强,向燕晶.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立法实践及借鉴[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9(20):37-40.
-
4石燕.一根萝卜的革命——日本守护大地协会发展经验[J].农产品市场,2013(31):55-59.
-
5朱洪逵.试论广州市噪声污染与控制[J].广州研究,1984(2):46-50.
-
6王春霞,王宪文,刘万成.无公害环保黑木耳地栽适用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5(4):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