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Alvin深潜器采集的4个EPR9-10°N热液烟囱体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矿物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不同烟囱体的形成环境和生长历史.EPR9-10°N热液烟囱体在形态、结构和组成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两类热液沉积环境:类型Ⅰ烟囱体形成于高温、较强酸性、强还原性热液集中流环境,类型Ⅱ烟囱体则形成于相对低温、较弱酸性、富锌的还原性热液环境.类型Ⅰ烟囱体的生长始于硬石膏的形成,在此基础上,Cu-Fe-Zn硫化物在烟囱内各方向上的交代和沉淀过程决定了类型Ⅰ烟囱体的最终结构.早期、中期、晚期硫化物形成阶段的建立恢复了类型Ⅰ烟囱体形成过程中温度变化和化学反应变化的历史.与类型Ⅰ烟囱体不同,类型Ⅱ烟囱体早期黄铁矿淬火结晶和闪锌矿结晶为烟囱体的生长提供了基础.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0-728,共9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批准号:G2000078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03004
4047303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3-SW-223)
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批准号:04300763)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