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7-39,共3页
Media Observer
参考文献3
1 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2 蔡雯.美国新闻界关于“公共新闻”的实践与争论[J] .新闻战线,2004(4):78-80. 被引量:58
3 [美]沃纳·赛佛林 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第1版[M].华夏出版社,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4
1 Frank Denton and Esther Thorson, “Civic Journalism: Does It Work?” http: //www.pewcenter.org/doingcj/researclv/.
2 “The Public Journalism Effort”, http: //www.an-nenberg.nwu.edu/pubs/tabloids/.
3 Theodore L.Glasaer, James S.Ettema:“The Idea of Public Journalism” pp.3-18 in Theodore L.Glasser,ed.,The Idea of Public Journalism.New York: Guilford,1999.
4 Philip Meyer,“Public Journalism and the Problem of Objectivity”, http: //unc.edu/-pmeyer.
共引文献243
1 马道全.论电视新闻边缘化的边界危机与职业危机[J] .电影评介,2008(23).
2 丁大同.社会与国家对人伦生活生成的影响[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44-47.
3 周芳.自媒体及其“中国式”发展[J] .传播与版权,2014(2):104-105.
4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 .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被引量:291
5 李浩.都市憧憬与乡村羁绊 海派文化视野观照下的鲁迅三十年代文艺活动[J] .鲁迅研究月刊,2004(7):42-47. 被引量:1
6 吴志强.舞蹈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3):40-44. 被引量:2
7 张翔.报业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梁启超报业观略论[J] .开放时代,2001(10):52-61.
8 殷啸虎,朱应平.论消极法治和积极法治的互动与平衡[J] .法学评论,2003,21(1):3-12. 被引量:3
9 周晔.《新教育》杂志与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J] .教育评论,2004(4):82-86. 被引量:2
10 颜纯钧.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的建构[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5):23-28.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11
1 朱菁,江黎黎.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 .新闻实践,2005(2):52-53. 被引量:33
2 高运峰.美国公共新闻:一场关于媒介角色转换的试验[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6):74-77. 被引量:1
3 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J] .国际新闻界,2006,28(1):60-63. 被引量:97
4 魏武挥.国有媒体进攻步伐加快--媒介政策融合的顶层制度设计开启[EB/OL].(2014-08-20)[2014-09-01].http://www.sikv.corn/Newsose/?dajia.Sikv/blog/428188001506780.
5 郑保卫,樊亚平.我国公共新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新闻记者,2008(8):39-42. 被引量:18
6 蔡雯,郭翠玲.“公民新闻”的兴起与传统媒体的应对——对西方新闻传播变革的观察与分析[J] .新闻战线,2009(9):49-52. 被引量:21
7 郑一卉.从OhmyNews的衰落看公民新闻的发展方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1):130-132. 被引量:14
8 彭兰.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机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4):38-47. 被引量:44
9 卞冬磊.“自由”的抗争:从新闻专业主义到公共新闻业[J] .国际新闻界,2012,34(5):21-25. 被引量:10
10 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04,26(1):30-34. 被引量:109
1 郑玉婷.高云:艺术无止境[J] .中国政协,2017(7):60-62.
2 李晔.长三角官员渐兴“直播”[J] .现代领导,2008(9):9-9.
3 范雯.以探索者的姿态前行——季建南访谈录[J] .新闻战线,2010(11):31-33.
4 陈必开,金言.公推公选:江苏选干新政[J] .发展,2005(2):39-41.
5 董育雄,马琳.新媒体语境下“两个舆论场”的良性立法互动——以湖北省人大“公推公选”2015年度立法建议项目活动为例[J] .新闻前哨,2016(1):66-68. 被引量:2
6 徐浩程.“电视选官”的砀山样本[J] .决策,2008(8):14-16.
7 施中杰.中国民主增量成长[J] .东北之窗,2009(1):1-1.
8 孙瑞灼.候选人电视“PK”的民主意义[J] .江淮法治,2008(11):35-35.
9 南京电视直播局长选拔辩论[J] .新闻前哨,2008(4):5-5.
10 白云萍.围绕“公开”做文章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J]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9(10):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