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创新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在教育上的贯彻与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內在要求与客观需要。对人才培养理念、教育环境与模式、素质形成机制与体系等教育领域各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方向和创新要求,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亟待探索与实践的创新课题。
作者
李桂花
机构地区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部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9期145-148,共4页
基金
河北省"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
编号20040910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创新
人本主义
科学发展观
教育环境
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31
1
邵明毅.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
.管理观察,2008(23):171-173.
被引量:1
2
周远清.
建设高水平的高等理科教育体系——参加2004年高等理科教育教学研讨会有感[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0):16-18.
被引量:3
3
杨洋,沈军.
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学分析[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26-128.
被引量:4
4
白勇,代小兵.
福清勇士曹德旺特别关注[J]
.商界,2005(8):12-17.
被引量:1
5
江滨,王兴国.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探索[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7):134-136.
被引量:3
6
胡仁东.
反思与启迪:我国大学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2):81-83.
被引量:5
7
宋岩松.
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16-616.
被引量:4
8
武晓丽.
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的偏差和对策研究[J]
.职业时空,2007,3(04X):56-57.
被引量:4
9
绍龙宝.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走出价值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4-6-5.
10
张作祥.简论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6-12-2.
引证文献
14
1
谭爱平.
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19-19.
被引量:3
2
罗徐,王成平,苗国厚.
浅谈如何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J]
.科教导刊,2014(9).
被引量:1
3
李丽.
高校理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1):171-173.
被引量:10
4
夏宏奎.
谈正确处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几个关系[J]
.教育探索,2007(10):104-105.
被引量:12
5
薛健飞,宣儒渊.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1):56-60.
被引量:5
6
薛健飞,曹荣.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9):40-41.
被引量:2
7
高识淇,陈晓林,赵飞龙,朱兵.
浅谈高等教育体制在心理健康培养方面的得失[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3):116-119.
8
莫俊峰.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大学(研究),2011(6):32-35.
被引量:4
9
袁瑛.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人文素质的重要性[J]
.科技创业月刊,2014,27(4):179-181.
10
惠斌.
独立学院教师在人文教育困境中的作为[J]
.学理论,2013(32):358-359.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徐国方,吴小洪.
对人文精神与高职教育关系的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14(7):317-318.
2
李志强,肖泽芬.
新形势下工科高等学校和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J]
.高教论坛,2008(1):78-80.
被引量:2
3
傅娥.
加强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8(12):133-135.
被引量:11
4
卢艳芬.
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4-4.
5
陈志佳.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弱化倾向及强化措施[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6):46-49.
6
陈立根.
对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
.考试周刊,2010(43):196-197.
被引量:1
7
戚栋明,杨雷.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1):250-251.
被引量:1
8
吴少伟.
对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140-141.
9
眭国荣,蓝天.
理工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1,31(2):9-11.
被引量:14
10
王显锋,郑来春.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12):178-180.
被引量:1
1
孙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析[J]
.中国市场,2016(4):79-80.
被引量:5
2
张丹.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内涵与创新实践”研究综述[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5):11-13.
3
汪健,林秀华,杨存荣,郑为中,杨永林.
创新的内涵与创新的体制——围绕“创新”对清华大学院士的调查与访谈[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5):85-88.
被引量:8
4
武小平.
“传道、授业、解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内涵与创新——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
.中国轻工教育,2016,19(3):11-15.
被引量:6
5
李新宇.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创新[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2):43-45.
6
王文君,谢旭华,胡详炜,晏玉平.
依托创新课题 提高写作教学水平[J]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04(6):20-21.
7
郑栋栋,王珏莲.
微博环境下大学生创新课题设计的路径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22):248-248.
8
赵树理,阎希森.
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J]
.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8):6-6.
9
马俪珍,刘金福,梁鹏,黄宗海,王松文,邢克智.
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4):137-139.
被引量:1
10
李国光.
学习型社会视阈下经典文化与德育方法创新研究[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1):100-100.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