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60-60,共1页
同被引文献24
-
1庾潍诚.论《周易》的“制器尚象”[J].周易研究,2000(2):39-43. 被引量:10
-
2詹鄞鑫.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长度单位探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6):38-44. 被引量:12
-
3刘仲林.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3,11(2):9-16. 被引量:167
-
4森文.道 形 器——论中国古代器物设计思想的起源[J].民族艺术研究,2005,18(6):11-16. 被引量:6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21.
-
6段健芝,梁晔,安福秀.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卢元镇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2007,14(8):1-4. 被引量:72
-
7卢尚建,肖正德.和谐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践诉求[J].教育评论,2008(1):76-79. 被引量:2
-
8王兵红.浅谈运用“和谐教育思想”的方式与载体[J].辽宁教育,2010(3):13-14. 被引量:1
-
9李云集.应物象形源流考[J].美术观察,2010(12):110-110. 被引量:1
-
10曹意强.论艺术创作的学术含量[J].新美术,2010,31(5):4-1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4
-
1许姗姗,苗文平,王娟,焦杰.外显学习中象形文字促进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3):50-55. 被引量:3
-
2于红,马方原.美丽汉字,魅力教学——识字教学有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12):73-74.
-
3刘小凤.探究方法,轻松识字——浅谈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方法[J].课外语文(下),2015,0(8):52-52. 被引量:3
-
4闫利英.小学生字教学心得[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11):100-101.
-
5宋鑫.新课标下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0(6):81-81. 被引量:1
-
6陆丹凤.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0(12):95-95.
-
7陈向梅.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识字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0(18):54-54. 被引量:2
-
8张红耘,申明镜,陈树民.论儿童识字新常态下的语文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2018,7(2):102-104. 被引量:1
-
9李亚锟.为识方块字,踏遍阅读山[J].内蒙古教育,2020(24):66-68.
-
10刘晓晔,温伟,余珍有.幼小衔接如何双向协同?——基于“前识字”和“识字”的比较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91-97. 被引量:13
-
1叶峰.把和谐教育融入普通高校音乐公选课教学[J].大家,2012(8):124-124.
-
2李炳训.“和实生物”——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思考[J].艺术教育,2008(7):8-10. 被引量:7
-
3周兆茂.试论韩非关于“变”的思想[J].天津师大学报,1983,3(2):25-31. 被引量:1
-
4徐礼诚.《先秦诸子选读》中“老子”单元的教学思考及设计[J].文学教育,2016(13):96-97. 被引量:1
-
5刘增人,陈子善.试论鲁彦的“乡土文学”创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88-92. 被引量:1
-
6王惠芝.和实生物,从问题走向和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1):81-82.
-
7胡大敏,郭淑琴.浅析《昭明文选》几篇作品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60-62.
-
8高冲.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思想[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42-44. 被引量:1
-
9王云飞.从《诗经》看朴素辩证法及美学思想的萌芽[J].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7,17(1):73-75.
-
10刘圣杰.刘禹锡咏史诗中蕴含的哲学范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2):57-6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