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文学人民性的溯源与重申——兼与王晓华先生商榷
被引量:15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9,共5页
参考文献5
-
1王晓华.我们应该怎样建构文学的人民性?[J].文艺争鸣,2005(2):10-13. 被引量:32
-
2乔典运.《问天》[A]..《九十年代中国乡村小说精编》(上卷)[C].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北京第1版.第504-505页.
-
3[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7月第1版.第82页、第83-85页、第87页、第90页、第100-101页、第78页、第89页.
-
4[俄]莫·谢米沃斯基.《反对错误地解释文学的人民性问题》[A]..《苏联文学艺术论文集》[C].学习杂志社出版,1954年8月第1版.第269页.
-
5[日]沟口雄三.《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4页.
二级参考文献7
-
1方维保.人民性:危机中的重建之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6):73-76. 被引量:20
-
2欧阳友权.《人民文学重新出发》[N].《文艺报》,2004年1月31日.
-
3[苏]彼斯波洛夫.《文艺学引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66页,第166页.
-
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1页.
-
5[美]惠特曼.《草叶集》[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
6.《狄德罗文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69-573页.
-
7.《左拉中短篇小说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29页,第509页,第536-537页.
共引文献37
-
1方维保.人民·人民性与文学良知——对王晓华先生批评的回复[J].文艺争鸣,2005(6):79-82. 被引量:19
-
2方维保.资本运作时代的人民和人民性思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17-20. 被引量:6
-
3王晓华.人民性的两个维度与文学的方向——与方维保、张丽军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06(1):23-30. 被引量:16
-
4李育红.人民性的缺失——当代文学审美主义问题的反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119-122. 被引量:7
-
5张光芒,童娣.200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1):137-144. 被引量:3
-
6许伯卿.论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与词体的成熟[J].文艺理论研究,2007(2):46-54. 被引量:2
-
7冯黎明.人民性:从汉语的角度看[J].江汉论坛,2008(1):113-116. 被引量:2
-
8汪玉玲.新闻的人民性之我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55-157.
-
9江飞.难度·限度·单向度——论当下知识分子的底层叙述困境[J].理论与创作,2008(2):56-60.
-
10王学谦.人民性与公民性:两种语言一种心态——对人民性与公民性文学论争的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2):61-6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90
-
1贺绍俊.文学的人民性与社会形态[J].探索与争鸣,2008(5):30-31. 被引量:4
-
2冯宪光.毛泽东与人民美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6):4-13. 被引量:19
-
3毕诗成.我们是否在为“身份”而焦虑? 读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J].博览群书,2007(7):107-108. 被引量:4
-
4李云雷.“底层文学”在新世纪的崛起[J].天涯,2008(1):184-191. 被引量:25
-
5论文学中的人民性[J].俄罗斯文艺,1999(2):33-33. 被引量:2
-
6田予.关于古典文学的人民性和阶级分析[J].学术月刊,1964,8(7):10-14. 被引量:2
-
7孙昌熙.试论文学的人民性[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S5):1-21. 被引量:3
-
8冯沅君.关于中国文学史上两条道路的斗争[J].文学评论,1960(1):61-66. 被引量:3
-
9徐中玉.文学的民族意义、全人类意义和人民性的关系[J].学术月刊,1957,1(5):59-64. 被引量:2
-
10郭紹虞.评徐中玉“文学的民族意义、全人类意义和人民性的关系”[J].学术月刊,1957,1(9):92-9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5
-
1王晓华.人民性的两个维度与文学的方向——与方维保、张丽军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06(1):23-30. 被引量:16
-
2王莉,张延松.底层文学的美学特征——现实美学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4):106-108. 被引量:1
-
3何志钧,秦凤珍.也论人民文学的重新出发[J].当代文坛,2007(4):53-55. 被引量:1
-
4江飞.难度·限度·单向度——论当下知识分子的底层叙述困境[J].理论与创作,2008(2):56-60.
-
5曾育辉.人民性——文学创作应坚守的价值取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5):178-179. 被引量:1
-
6王学谦.人民性与公民性:两种语言一种心态——对人民性与公民性文学论争的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2):61-66. 被引量:2
-
7郑国友.论王跃文官场小说创作的“人民性”取向[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6-40. 被引量:1
-
8彭青.论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及其人民性[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6):133-136. 被引量:1
-
9刘芳坤.文学见证岁月——论焦祖尧的小说[J].山西文学,2014,0(11):87-90.
-
10王卫平.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历史承传与现实重建[J].文艺评论,2016(7):4-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5
-
1汪玉玲.新闻的人民性之我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55-157.
-
2江飞.难度·限度·单向度——论当下知识分子的底层叙述困境[J].理论与创作,2008(2):56-60.
-
3王学谦.人民性与公民性:两种语言一种心态——对人民性与公民性文学论争的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2):61-66. 被引量:2
-
4刘江.同质与异类——工农兵文学与同时期国统区、沦陷区文学的对比考察[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4):67-71. 被引量:1
-
5王再兴.“人民性”与“人民性”文学的二律背反[J].中国文学研究,2012(1):111-115. 被引量:4
-
6杨陈.论宪法中的人民概念[J].政法论坛,2013,31(3):3-22. 被引量:42
-
7李旺.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之反思[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59-63. 被引量:1
-
8周晓露.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与文学——兼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构建[J].当代文坛,2014(3):20-24. 被引量:3
-
9郑国友.乡村生活与社会历史叙事的紧密缝合——评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54-58.
-
10乌.纳钦.社会变革中坚守文学的人民立场——重读纳·赛音朝克图[J].民族文学研究,2014,32(6):5-13. 被引量:1
-
1方维保.人民·人民性与文学良知——对王晓华先生批评的回复[J].文艺争鸣,2005(6):79-82. 被引量:19
-
2王晓华.王晓华的诗(两首)[J].江河文学,2009(2):58-59.
-
3芳颖.《伤痕》: 文学界解放思想的呐喊[J].探求,1999(1):60-60.
-
4王晓华.从“兽性大发”读人[J].森林与人类,1995(6). 被引量:1
-
5张法.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J].江汉论坛,1998(9):58-62. 被引量:24
-
6阿华[J].诗刊,2007(10):62-63.
-
7阿华简介[J].诗探索,2010(4):4-7.
-
8王晓华.王晓华随笔小辑[J].当代小说,2004(10):49-51.
-
9阿华.阿华的诗[J].诗选刊,2014(2):26-27.
-
10赵月斌.“土星的气质”——评阿华的诗[J].诗刊,2014,0(15):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