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闻一多诗歌意象艺术嬗变论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探讨了闻一多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特征。前期意象艺术重在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化用,并以诗歌意象的繁复性与视觉性建构,表现出对“五四”后新诗潮的反思;后期意象倾向主要体现了对传统审美观念、传统文化的隐喻性检讨与重新审视,明显反映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
作者
王泽龙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1-124,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05BZW049)成果之一。
关键词
闻一多诗歌
前期
后期
意象艺术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9
1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载《创造周报》1923年6月10日.
2
闻一多.《《冬夜》评论》[A]..《闻一多诗全编》[C].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361页.
3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N].发表于《创造周报》,1923年6月3日第4号.
4
闻一多.《致梁实秋》[A]..《闻一多谈新诗》[C].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97、190页.
5
闻一多.《致吴景超、梁实秋》[A]..《闻一多谈新诗》[C].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6页.
6
闻一多.《致吴景超》[A]..《闻一多谈新诗》[C].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9页.
7
闻一多.《致吴景超等》[A]..《闻一多全集》第12卷[C].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
8
闻一多.《电影是不是艺术》[J].《清华周刊》,1920,(203).
9
徐志摩.《话》[A]..《徐志摩全集》第3卷[C].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
共引文献
14
1
秦弓.
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J]
.中国社会科学,2001(6):150-159.
被引量:7
2
刘静.
《女神》与日本泰戈尔热[J]
.江汉论坛,2005(5):107-110.
被引量:1
3
张俊才,张文莉.
民族性视野中的闻一多诗论[J]
.文艺研究,2006(10):43-49.
被引量:1
4
张晓光.
徐志摩文学创作和生态美学思想[J]
.文学评论,2008(1):42-47.
被引量:2
5
陈爱中.
认同危机与汉语新诗[J]
.广东社会科学,2010(4):141-146.
被引量:2
6
李荣明.
新格律、民族主义与艺术精神[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6):15-21.
被引量:1
7
李乐平.
论闻一多后期对杜甫认知角度的转变及其原因[J]
.学术月刊,2011,43(8):117-122.
被引量:1
8
刘聪.
梁实秋与国家社会党之关系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2):86-96.
被引量:2
9
李乐平.
闻一多对“先拉飞派”的批评及其原因[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2):47-51.
被引量:1
10
施龙.
中国新文学史论纲(上)[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8(2):44-5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9
1
程光炜.
闻一多新诗理论探索[J]
.文学评论,1998(2):115-124.
被引量:5
2
陆耀东.
论闻一多爱国诗[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38(4):64-69.
被引量:1
3
胡钢.
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9(2):87-93.
被引量:1
4
黎风.
闻一多爱国诗歌的思想特色[J]
.人文杂志,1984(4):112-118.
被引量:1
5
李思乐.
闻一多诗歌创作中的爱国主义思想[J]
.求是学刊,1982,9(2):20-26.
被引量:1
6
李凌.
爱国主义——闻一多思想发展的主旋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4):64-69.
被引量:1
7
常文昌,常立霓.
试解闻一多研究中的一个谜——兼谈闻诗的传统意象[J]
.贵州社会科学,1995(6):58-62.
被引量:3
8
林植汉.
论闻一多诗歌的主题系统[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57-65.
被引量:2
9
江锡铨.
“唯一”:闻一多爱国诗篇的深度评价[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6):80-83.
被引量:3
10
刘燕.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8(2):84-9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姜华,谭德晶.
论闻一多早期诗歌对想象、意象的追求[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8-170.
2
吴满珍,李秋芸.
最近30年闻一多诗歌研究综论[J]
.江汉论坛,2009(8):101-104.
被引量:2
3
沈光明.
论闻一多的三重人格与楚文化之关系[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1):154-1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超.
闻一多人格特征与鄂东楚文化之关系探究[J]
.考试周刊,2015,0(59):23-23.
2
张芷茵.
从《奇迹》看闻一多诗歌创作及理论转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10):167-169.
3
孟利.
逐渐被遗忘的“三美”式的爱国诗[J]
.青年文学家,2014,0(3X):6-6.
1
杜春强,董业铎.
风格与人格——徐志摩与闻一多诗歌创作比较[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1):68-69.
被引量:1
2
罗晓静.
论闻一多诗歌的情感性与个人性[J]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2):50-55.
被引量:2
3
林明理.
读卢惠余《闻一多诗歌艺术研究》[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3,35(2):1-6.
4
万志全.
铮铮铁骨铸诗魂——论闻一多诗歌的艺术内涵[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2):112-115.
5
李文钢.
重绘新诗地图——读张松建《现代诗的再出发》[J]
.诗探索,2011(3):204-207.
6
孙良好.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活化石”——九叶诗派研究综述[J]
.中外诗歌研究,2009(2):27-28.
7
吴晓东.
历史、审美、文化的统一——评孙玉石先生的新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1):155-157.
被引量:2
8
吴志芳.
试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三阶段[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15.
9
彭金山.
困境与回归──后新诗潮感言之二[J]
.甘肃社会科学,1998(1):59-62.
10
刘家骥.
新潮涌后的我国诗坛现状——从1998年12月《诗刊》发表的几首诗说起[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6):84-87.
江汉论坛
200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