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哲学与当代化学分类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论哲学与当代化学分类魏光(厦门大学化学系,361005)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化学学科突飞猛进,出现了空前分化又空前综合,且往往在学科激烈分化的背后,紧接着又呈现更大跨度的综合。随之,必然反映出现代化学独特的发展特征及化学家思维模式的更新。结果,已僵持...
作者
魏光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化学系
出处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9-62,共4页
Chemistry
关键词
化学
哲学
化学分类
分类号
O6-05 [理学—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6
1
王祖陶.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化学通报,1983(02).
2
廖正衡等.化学学导论[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3
王亚辉,吴志纯.走向世纪的生物学[M]华夏出版社,1992.
4
王德胜等.当代交叉学科实用大全[M]华夏出版社,1992.
5
范学德.综合与创造[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6
邓从豪.现代化学的前沿和问题[M]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
同被引文献
77
1
廖正衡.
方兴未艾的中国化学哲学[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7(8):47-52.
被引量:3
2
孫承谔,戴乾圜.
辯証唯物主义認識論与化学[J]
.哲学研究,1955(4):124-137.
被引量:2
3
边克忠.
化工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988,25(2):37-43.
被引量:1
4
廖正衡.
论十七—十八世纪的化学方法[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988,25(3):49-51.
被引量:1
5
傅志东.
化学振荡现象的哲学思考[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987,24(2):8-11.
被引量:1
6
李醒民.
奥斯特瓦尔德:科学家、思想家、实践家[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10(3):57-70.
被引量:7
7
刘劲生.
一代化学大师——柏采留斯[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7,9(4):56-67.
被引量:2
8
盛根玉.
近代化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3(3):23-30.
被引量:3
9
范岱年.
关于我国科学哲学研究的粗略回顾与展望[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2(2):9-17.
被引量:4
10
吴坚平.
由共振论的荣辱起伏而想起的[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5,1(3):61-6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魏光.
论交叉学科发展与高等教育转型的新含量[J]
.上海高教研究,1997,17(1):28-30.
被引量:7
2
李邦玉.
化学定义纵横谈[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7(1):92-95.
3
魏锐,黄燕宁,王磊.
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分类结构的发展研究[J]
.化学教学,2012(11):3-6.
被引量:1
4
彭万华.
20世纪中国化学哲学研究述评[J]
.化学通报,2001,64(3):183-191.
被引量:2
5
魏光,曾人杰,马兆海,杨意泉,廖代伟.
重新认识“物理化学”课程的战略地位[J]
.高等理科教育,2001(1):21-24.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杨树锋.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线索”和“结构”[J]
.试题与研究,2021(1):30-31.
2
柳洲,古瑶,马莉莉.
强化我国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对策分析——美、英、法等国跨学科教育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2006(6):56-60.
被引量:23
3
刘燕,崔红,李建桥,任露泉.
仿生学交叉学科教育模式探索及教学方法实践[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S1):145-147.
被引量:1
4
雷震,张建华,张殷全.
关于地方院校化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J]
.广东化工,2004,31(8):52-53.
被引量:1
5
杜俊民.
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教育[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71-74.
被引量:7
6
张菊,张平,吴丹青,伍蓓,张朗峰,陈劲,胡建雄.
重视学科会聚 增强创新能力[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2):107-110.
被引量:9
7
木合塔尔.依米提,帕提古丽.依明.
重新认识物理化学的地位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3):98-101.
被引量:19
8
朱雯,尚通明.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3(6):81-84.
被引量:6
9
刘照文.
高校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
.林区教学,2007(11):3-4.
10
刘维桥,尚通明,朱雯.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09,15(1):23-26.
被引量:3
1
张鞍灵,高锦明,王姝清.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及开发利用[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1):69-74.
被引量:110
2
张中强,涂华民,葛旭升.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和进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453-458.
被引量:10
3
秦力川,王冲.
含H^+硅酸盐矿物结构化学分类的解读[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01-106.
4
林美娥.
关于苏教版《必修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
.中学理科园地,2010(5):5-6.
5
粟子安,王淑苹,赵振东.
马尾松针叶萜类组成及化学分类的研究(英文)[J]
.林产化学与工业,1996,16(4):41-46.
6
闫小燕,靳艳,虞星炬,张卫,金美芳.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新种海绵Reniochalina sp.中的低极性组分[J]
.色谱,2004,22(6):652-654.
被引量:2
7
廖正衡,周建.
关于化学哲学研究的若干问题的思考(英文)[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6(1):75-79.
8
段志兴,孙小文,马昭礼.
沙漠植物百花蒿精油中酯类和萜类成分的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1996,15(5):68-72.
被引量:1
9
黄捷,徐大仁.
论化学知识及其体系可具体化水平[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1):72-74.
10
李华祥.
模糊集合理论在化学中的应用Ⅱ——食物的化学特征分类(英文)[J]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91,11(1):1-9.
化学通报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