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55,共2页
Chinese Cadres Tribune
同被引文献8
1 周玉文.教师聘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的思考[J] .中国教师,2004(11):54-55. 被引量:3
2 张俊友.公立中小学教师聘用中几个关键问题的争论及思考[J] .江西教育科研,2006(4):40-42. 被引量:1
3 田凌晖,李亚东.教师聘任制亟待深化与完善——关于上海市部分中学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2(7):40-43. 被引量:10
4 NOLTE W LEGATE, SCHAUS R. Faculty evaluation, protfolio development, and accreditation: walking the tightrope[A]. Walking the Tightrope: The Balance Between Innovation and Leadership[C].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hair Academy. Reno,NV,February 12-15.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7011), 1997.6.
5 周光礼.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与教师权益法律保护[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5):45-49. 被引量:20
6 郭卉.聘任制中的教师工作评价:对价值冲突的思考与回应[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5):49-51. 被引量:7
7 刘志毅.建立和完善师资市场——北京二十五中实行教师聘任合同制10年的思考[J] .瞭望,2004(8):60-64. 被引量:1
8 张小红,章云,吴育新,胡社军.中美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6-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4
1 范冬清.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风险: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6):39-45. 被引量:37
2 尹珊珊.相对弱者:高校教师聘任制下教师地位的界说[J] .沧桑,2009(4):204-205. 被引量:4
3 成建平,樊鹏武.学术职业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制度设计[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12):23-24. 被引量:1
4 汪霞.关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2):44-47. 被引量:14
5 别敦荣,刘香菊.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研究:实践价值与学术价值相得益彰的持续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9):56-64. 被引量:5
6 卢乃桂,李琳琳,黎万红.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背景下学术工作的分层与分割[J] .高等教育研究,2011,32(7):56-62. 被引量:23
7 何永刚.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独立人格塑造的困境与路径[J]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164-167.
8 郝英奇,邱岚.大学教师退出机制改革的国际比较[J] .学术交流,2012(3):183-187. 被引量:10
9 解新勇,谈浩.黄河下游险工及整治措施[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00,20(1):71-71. 被引量:1
10 陈发美,赵晋芳.我国大学学术职业“准入期”制度探索及思考[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0):48-51.
1 杨秀英.民办高校需要好校长[J] .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09(4):31-31.
2 周游.论学校经营中教育服务产品的性质[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6-9. 被引量:1
3 王延海.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1997,22(1):63-64.
4 瞿华.教育产业与教育服务产品[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4):4-7. 被引量:1
5 张浩清.师资队伍建设与高等专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J]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3):58-59.
6 郑杰.给教师的新建议[J] .上海教育,2004(03S):53-53. 被引量:2
7 吕卓超.论教育服务产品的概念和特性[J] .教育探索,2000(8):25-26. 被引量:2
8 白飞.浅议高校教师聘任制[J] .职业圈,2007(06X):57-58. 被引量:1
9 吴志明.实行中层干部聘任合同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3,17(2):98-100. 被引量:1
10 顾铉.从“网红”视角探究信仰教育的载体[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0(40):24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