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哲学观反思与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Reflections on Philosophy Outlook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adigm of Philosophical Research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变化,集中体现在由哲学观反思所引起的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上,这是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者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的标志。哲学观反思破除了以前附加在哲学上的种种僭越和虚妄,使哲学回归其爱智求真的本性,对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已经并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重建适应时代生活需要的新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杨学功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2,共6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哲学观
哲学范式
反思
转换
哲学研究
范式转换
当代中国
主体意识
重要意义
生活需要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49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第418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4-165页.
4
孙正聿.《哲学通论》[M].辽宁人民出版杜,1998年.第225页.
5
俞吾金.《再谈哲学的元问题》[A]..《俞吾金集》[C].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18-22页.
6
冯友兰.
程颢、程颐[J]
.哲学研究,1980(10):44-51.
被引量:2
7
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M].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7页.
8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95-396页.
共引文献
1496
1
方行.
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3-12.
被引量:10
2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3
宋培基.
马克思“跨越设想”中的现代化思想[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47-51.
被引量:2
4
叶信治.
科学思维方式对教育评价的影响[J]
.教育评论,2004(2):22-24.
被引量:1
5
吴晓东.
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复调问题[J]
.文学评论,2004(4):137-148.
被引量:62
6
沈芝.
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J]
.历史教学,2004(8):68-70.
被引量:1
7
王平.
马克思主义公共权力理论与现阶段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教育[J]
.高校理论战线,2004(7):19-23.
被引量:4
8
赵光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称作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J]
.高校理论战线,2004(7):23-27.
被引量:4
9
张守民.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时代真正的智慧[J]
.高校理论战线,2004(7):28-34.
被引量:1
10
洪晓楠,杨海艳.
试论詹明信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J]
.社会,2004,24(7):28-32.
被引量:1
1
涂良川.
马克思“感性活动”的形上意蕴[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31-34.
被引量:7
2
王绪琴,朱红,汪静静.
科学文化的繁荣与哲学的回归[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28.
3
高云鹏.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回归生活世界[J]
.社科纵横,2014,29(3):114-118.
被引量:2
4
许恒兵,丁增锋.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成论思维方式[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50-53.
5
彭富春.
关于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
.哲学动态,2003(5):4-7.
被引量:18
6
夏兴有.
让大众的哲学回归大众[J]
.理论动态,2015,0(29).
7
周启杰,宋天阳.
实践唯物主义关于生活世界的哲学视野[J]
.理论探讨,2013(2):63-66.
被引量:1
8
李兵.
作为世界观的历史观——兼论“以人为本”何以可能[J]
.思想战线,2008,34(3):41-46.
9
衣俊卿.
回归生活世界与构建文化哲学——论世纪之交哲学理性的位移和发展趋向[J]
.求是学刊,2000,27(1):5-12.
被引量:22
10
彭永捷.
从"哲学在中国"到"哲学节在中国"[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1):14-15.
天津社会科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