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革命文学运动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的革命文学运动,使文学背负上了沉重的政治理念。革命作家对时代潮流的密切关注及其敏感的社会、政治危机意识,使文学的功利性要求得到充分强调,文学一度被视作政治宣传的工具与武器。革命文学运动中文学与政治的这种特殊关系,对以后的中国文学运动曾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者
王智慧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文学系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6-110,共5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革命文学运动
文学与政治
宣传
政治理念
时代潮流
革命作家
危机意识
政治宣传
功利性
中国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131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0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816页.
2
郭沫若.《革命与文学》[J].创造月刊,1926,.
3
侍桁.《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J].《语丝》周刊,1928,4(19).
4
.《蒋光慈文集》第4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65页.
5
蒋光慈.《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J].《太阳月刊》,1928,1.
6
雅·普实克.《论茅盾》[A].载李岫主编.《茅盾研究在国外》[C].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22页.
7
邓中夏.《贡献于新诗人之前》[J].中国青年,1923,.
8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J].文化批判,1928,.
9
李欧梵.《文学潮流(二).走上革命之路》(1927~1949)[A].载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C].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63页.
10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M].,.第464页.
共引文献
1313
1
张剑.
左翼作家的革命情结——兼及五四与左翼知识分子的心态比较[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3-7.
2
刘振强.
历史文化视野中创造社的“转向”[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37-41.
被引量:3
3
张述元.
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指导思想[J]
.人民司法,2004(7):48-50.
4
林竹.
民情、民力、民智和民意——国家决策的四大基石[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55-59.
被引量:12
5
俞永耀.
邓小平言行思想探析[J]
.理论前沿,2004(14):20-21.
6
王黎君.
话语权力之争:文艺论争的一种隐形形态[J]
.北方论丛,2004(4):47-49.
被引量:4
7
牛亚君,丁德昌.
试论党的执政为民本质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价值[J]
.江汉论坛,2004(8):49-51.
被引量:2
8
王平.
马克思主义公共权力理论与现阶段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教育[J]
.高校理论战线,2004(7):19-23.
被引量:4
9
马晖.
左翼文学价值观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64-69.
被引量:1
10
赵玲.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
.政治学研究,2004(2):42-52.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2
1
黎活仁.
福本主义对鲁迅的影响[J]
.鲁迅研究月刊,1990(7):12-21.
被引量:5
2
沈传亮.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J]
.历史教学,2002(8):20-26.
被引量:17
3
李应霞.
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成就[J]
.戏剧文学,2006(7):35-37.
被引量:1
4
彭修银,李颖.
日本作为输入西方文艺思想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的影响[J]
.文艺理论研究,2007(4):106-112.
被引量:9
5
支克坚.
论革命文学的理论遗产[J]
.鲁迅研究月刊,2008(1):17-31.
被引量:2
6
张清湘.
论革命文学思潮[J]
.学理论,2013(26):191-192.
被引量:1
7
卢毅.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兴盛原因再考察[J]
.中共党史研究,2020(3):67-76.
被引量:4
8
吴述桥.
胡秋原与普列汉诺夫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J]
.中国文学批评,2020(4):93-102.
被引量:2
9
李晔,张苹.
“意识形态”术语源流及汉语语境中的演化研究[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1(2):74-83.
被引量:4
10
靳明全.
1928年中国革命文学兴起的日本观照[J]
.文学评论,2003(3):31-3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张霓.
革命文学思潮对“反抗”主题戏剧的影响——以田汉三十年代的戏剧实践为例[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9(2):51-55.
2
张道奎.
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J]
.文艺理论研究,2024(3):23-33.
1
李荣生.
鲁迅的文学批评观[J]
.绥化学院学报,1994,18(2):8-14.
2
马金起,许振田.
浅谈瞿秋白对学习借鉴外国文学的贡献[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8,11(2):73-75.
3
叶楠.
“革命文学”的倡导者瞿秋白[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63-67.
4
吴文水.
简论徐志摩的诗歌[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3):98-104.
5
黄源.
祝贺与希望[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1(6):8-8.
6
姜正兵.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另一面[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88,0(3):87-94.
7
扶启根.
试论鲁迅在革命文学运动中的姿态与境遇[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1):58-60.
8
左翼启蒙派:一个新的概念[J]
.新华文摘,2009(15):163-163.
9
姚中琦.
瞿秋白与杂文[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49-54.
10
支克坚.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3):64-89.
被引量:2
天津社会科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