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中东部沉积盆地在中、新生代的沉积演化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述了中国中东部沉积盆地在中、新生代各沉积时期的发育特征、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布、古气候特征。
作者
王德发
陈建文
机构地区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1-448,共8页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基金
地质矿产部科研项目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新生代
沉积演化
分类号
P544.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5
参考文献
5
1
冯增昭,中国沉积学,1994年
2
吴崇筠,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1992年
3
翟光明,中国石油地质志,1992年
4
团体著者,黄骅坳陷第三系沉积相及沉积环境,1987年
5
王鸿祯,中国古地理图集,1985年
同被引文献
155
1
程学儒,王青海.
中国含气盆地的形成因素探讨[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17(4):14-23.
被引量:2
2
刘和甫.
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3,18(6):699-724.
被引量:118
3
刘少峰.
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和充填演化[J]
.地球科学进展,1993,8(4):30-37.
被引量:11
4
赵越,徐刚,张拴宏,杨振宇,张岳桥,胡健民.
燕山运动与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J]
.地学前缘,2004,11(3):319-328.
被引量:281
5
马武平.
论浙江中生代晚期地层划分[J]
.地层学杂志,1994,18(2):91-101.
被引量:30
6
赵越,杨振宇,马醒华.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J]
.地质科学,1994,29(2):105-119.
被引量:388
7
吴冲龙.
抚顺盆地的滑积煤及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J]
.科学通报,1994,39(23):2175-2177.
被引量:12
8
夏邦栋,李培军,尚彦军,顾连兴.
下扬子区中生代走滑活动带初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15(3):193-200.
被引量:18
9
戴金星,秦胜飞,陶士振,朱光有,米敬奎.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和天然气地学理论重要进展[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2):127-142.
被引量:236
10
王东方.
中国东部中亚构造带及向环太平洋构造带的转化[J]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10(2):135-14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王玲,孙夕平,张研,马晓宇.
松辽盆地深层断裂体系对火山岩成因和火山岩相带的控制:以徐深地区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3):389-393.
被引量:21
2
白云风,程日辉,孔庆莹,唐华风,崔坤宁,刘鹏.
下扬子地区晚白垩世浦口期沉积古地理及地质背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4):684-689.
被引量:5
3
胡鸿飞,戴霜.
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磁性地层年代及其构造意义[J]
.现代地质,2013,27(2):278-287.
被引量:6
4
蒋兴波,郭福生,时国,梁伟,陈留勤.
江西永丰-崇仁盆地晚白垩世构造-沉积演化[J]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34(2):89-94.
被引量:2
5
张瑞生,王华,吴冲龙.
抚顺盆地沉积动力学特征及其聚煤意义[J]
.沉积学报,2001,19(3):375-380.
被引量:5
6
余心起,舒良树,邓平,王彬,祖辅平.
中国东南部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沉积特征[J]
.地层学杂志,2003,27(3):254-263.
被引量:35
7
李守军,王明镇,郑德顺,赵秀丽.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纪的气候恢复[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3):6-9.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
105
1
王宗礼,李君,林世国,李正文,杨青,任彦芝.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低压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2):216-221.
被引量:7
2
邢光福,陈荣,杨祝良,周宇章,李龙明,姜杨,陈志洪.
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J]
.岩石学报,2009,25(1):77-91.
被引量:77
3
桂东旭,陈艳,陈果,赵勋,李庆,黄世伟.
江绍断裂带活动性及其油气成藏响应特征[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3):8-11.
被引量:3
4
舒良树,周新民,邓平,余心起,王彬,祖辅平.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J]
.地质通报,2004,23(9):876-884.
被引量:175
5
余心起,舒良树,邓国辉,王彬,祖辅平.
江西吉泰盆地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现代地质,2005,19(1):133-140.
被引量:18
6
刘招君,孟庆涛,柳蓉,董清水.
抚顺盆地始新统计军屯组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2009,25(10):2340-2350.
被引量:42
7
余心起,吴淦国,张达,狄永军,臧文拴,张祥信,汪群峰.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作用研究进展[J]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0):1167-1174.
被引量:64
8
陈卫锋,陈培荣,徐夕生,张敏.
华南白垩纪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制约[J]
.中国科学(D辑),2005,35(11):1007-1018.
被引量:23
9
吴冲龙,李绍虎,王根发,刘刚,孔春芳.
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J]
.沉积学报,2006,24(1):1-9.
被引量:12
10
王彬,舒良树,杨振宇.
赣闽粤地区早、中侏罗世构造地层研究[J]
.地层学杂志,2006,30(1):42-49.
被引量:20
1
刘晓春.
中国中东部的双高压变质带[J]
.地质论评,1991,37(4):300-309.
被引量:10
2
李沛.
斜坡发育过程中的σ_3效应[J]
.山地研究,1991,9(4):225-230.
3
王德发,陈建文.
中国中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分布及沉积体系类型[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21(4):395-400.
被引量:2
4
吴绍祖,屈迅,李强.
准噶尔早三叠世古地理及古气候特征[J]
.新疆地质,2000,18(4):339-341.
被引量:6
5
邓自强,林玉石,刘功余,张美良.
岩溶发育过程中的改造与建造作用分析[J]
.中国岩溶,1993,12(1):23-32.
被引量:5
6
何慧,王心源,张广胜,陆应诚.
巢湖北山紫微洞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J]
.巢湖学院学报,2006,8(2):40-43.
被引量:1
7
汤米·温格尔,王星.
月亮先生[J]
.文学少年(小学),2011(6).
8
熊斌辉,乔复厚,等.
莺歌海盆地的泥拱构造[J]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4,8(4):235-243.
被引量:5
9
万赟来,胡明毅,胡忠贵,贾秀容,谢春安.
盐湖盆地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沟咀组为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31(2):55-60.
被引量:6
10
魏甡生.
大雪飘飘[J]
.知识就是力量,2009(12):16-17.
被引量:1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