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学的异质性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学“异质性”问题在当下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对中西文学“异质性”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学的一种构想,即是“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的有机统一。并为民族学的生存发展以及民族性的建构问题提出一点思路和参考。
作者
李红秀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92-95,共4页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文学
异质性
纵向继承
横向借鉴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1
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7.
2
梁真.别林斯基论文学[M].北京:新文艺出版社,1958.77.
3
王列生.话题与民族文学言说方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06-112.
共引文献
1
1
张春梅.
察析新疆当代文学批评[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7(1):82-8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0
1
肖勤.
丹砂的味道[J]
.山花(下半月),2009(10):58-63.
被引量:2
2
蒙静妮.
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145-147.
被引量:1
3
生安锋.
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J]
.外国文学,2002(6):56-61.
被引量:41
4
韩子满.
文学翻译与杂合[J]
.中国翻译,2002,23(2):54-58.
被引量:167
5
邓伟.
地域文化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J]
.文艺理论研究,2006(4):116-120.
被引量:9
6
爱德华·W·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7页.
7
Bhabha, Homi.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 M ].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8
Soja,EdwardW(陆扬等译).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矾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9
Bhabha, Homi. The Post-colonial Question: Common Skies [ M]. London: Routeledge, 1996.
10
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 M ].London : Routledge, 1995.
引证文献
4
1
倪蓓锋.
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128-132.
被引量:13
2
胡洁娜.
新时期仡佬族小说的民族性建构[J]
.山花(下半月),2013(5):153-154.
被引量:1
3
李宏岩.
英美文学参照下民族文学创作的文化认同差异[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1):137-140.
被引量:8
4
胡洁娜,周帆.
“混杂化”中的仡佬族文学[J]
.山花(下半月),2015,0(12):159-1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吴梅红.
国际组织中国籍员工的文化译转性及其作用机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79-87.
被引量:1
2
范先明.
异化·归化·第三空间——对霍米·巴巴文化翻译观的再思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49-54.
被引量:8
3
曹天飞.
论哈金小说《等待》中的文化翻译策略[J]
.当代作家评论,2015(4):185-191.
被引量:2
4
胡洁娜,周帆.
“混杂化”中的仡佬族文学[J]
.山花(下半月),2015,0(12):159-160.
被引量:1
5
范媛媛.
浅析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5):99-100.
被引量:3
6
郭常顺.
多民族文学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2016,37(9):152-155.
被引量:6
7
王智音.
少数民族文学与西方文学自我民族书写比较[J]
.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1):148-151.
8
贾玉梅.
少数民族文学与英美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性”比较[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2):161-164.
被引量:2
9
雷静,文军.
交互语境下协商性动能的翻译策略研究——基于对《罂粟海》《烟河》中译本的分析[J]
.外国语文,2017,33(2):104-111.
10
马春花.
少数民族文学与英美文学创作中的宗教理念比较[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6):141-144.
被引量:1
1
王忠愈.
王蒙小说的现代散文化抒情血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8(3):77-81.
2
徐艳萍,谢娟.
谈泰戈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J]
.唐都学刊,2009,25(3):118-121.
3
曾利君.
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关系的再思考[J]
.重庆社会科学,2006(2):59-61.
被引量:2
4
李乐平.
唯美、颓废和爱国的统一——闻一多《死水》论[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1):76-79.
被引量:2
5
贾若龙.
论二胡艺术的发展与民族音乐传统[J]
.剧作家,2003(1):105-106.
6
饶芃子.
比较视野中的文艺批评[J]
.人民论坛,1999(11):47-48.
7
金会峻.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民族形式论争”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3):100-121.
被引量:4
8
王金婷,张志忠.
传统戏曲何去何从[J]
.剧作家,2001(6):90-91.
9
葛邦祥.
鲁迅郁达夫文学语言之比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1):121-136.
被引量:1
10
王福湘.
简论当代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J]
.创作与评论,1989(5):18-22.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