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80-81,84,共3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共引文献192
-
1章铮.照看家人与中国农民工供给[J].政治经济学报,2023(2):127-138.
-
2张建成,李健.森林分类经营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林权制度模式设计[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28(6):92-95. 被引量:1
-
3汪洪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探讨[J].经济师,2006(6). 被引量:1
-
4曾鹏,袁振福,杨莎莎.论新时期工农矛盾及解决措施[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11):24-25.
-
5韩福明,黎鸿雁,张敬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成因[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2):63-65. 被引量:4
-
6张凤路,刘雪春.农业生产的女性化趋势与农业科技推广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4):64-65. 被引量:12
-
7费广胜.改革户籍制度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1):50-51. 被引量:5
-
8钟菊英,刘勇.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构成、机理与战略选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5):17-20. 被引量:5
-
9高慧.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J].西北人口,2001,22(4):4-7. 被引量:5
-
10刘勇,钟菊英.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结构与转移战略研究——兼“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辩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5):11-1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7
-
1王凤山,阎国庆,任国岩.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3):60-62. 被引量:14
-
2赵红.推进制度创新 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4):38-40. 被引量:3
-
3姜雅莉.农民市民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05(7):109-111. 被引量:4
-
4金丽萍.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5(3):38-39. 被引量:2
-
5李中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若干问题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8):37-39. 被引量:3
-
6王秋菊,高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政府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5(10):100-103. 被引量:7
-
7纪国义.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探讨[J].经济经纬,2003,20(5):113-115. 被引量:7
-
1萧小.供给侧改革助推造纸行业[J].中国林业产业,2016,0(5):57-58.
-
2发改委专家:物价上涨比预期的要快[J].中国储运,2010(3):125-125.
-
3傅向升.化解石化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之思考[J].化工管理,2016(25):10-16.
-
4高远至,许小丹.大国策:给政治局讲课的学者系列专访之三 供给侧改革:市场化改革的一次深化——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J].半月谈,2017,0(3):6-9.
-
5经济不会偏离黄金发展轨道[J].理财(市场版),2005(7):13-13.
-
6观点[J].浙江经济,2005(1):63-64.
-
7李俊峰.坚定不移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J].中国国情国力,2014,0(11):1-1.
-
8罗其友.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5,27(2):13-14. 被引量:4
-
9陈擎宇,沈刚诚.浅析林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突破点——论培育发展福建省经济的支柱产业[J].林业勘察设计,1995,0(2):50-53.
-
10王永林.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访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J].经贸导刊,2000(1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