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重要论著——评樊祖荫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6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20,共4页
Mus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1
-
1樊祖荫.近现代和声中的平行进行[J].音乐研究,1985(2):13-21. 被引量:9
-
2乔建中.后集成时代的中国民间音乐——关于55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报告的报告(上)[J].中国音乐学,2010(3):57-62. 被引量:15
-
3管建华.《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简评[J].人民音乐,1998(2):41-42. 被引量:2
-
4蒋一民.关于我国音乐文化落后原因的探讨[J].音乐研究,1980(4):36-51. 被引量:28
-
5瞿希贤.追念谭小麟师[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3):8-17. 被引量:12
-
6樊祖荫.回顾与思考——谈中国音乐学院的传统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1997(4):6-11. 被引量:7
-
7樊祖荫.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1996(2):26-28. 被引量:30
-
8冯光钰.卅年辛劳凝“多声”——荐樊祖荫著《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J].中国音乐,1995(3):2-2. 被引量:4
-
9谢功成.“山歌社”成立的前前后后——在中国现代音乐史研讨会上的发言[J].音乐研究,1992(1):6-12. 被引量:19
-
10樊祖荫.我国民间多声与西方近现代音乐[J].中国音乐学,1987(2):104-11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徐平力.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的集大成者——音乐家樊祖荫教授的民族多声理论研究与学术成就[J].音乐创作,2014(3):13-20. 被引量:3
-
2马学文.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刘康华教授的艺术人生[J].音乐生活,2018(11):4-11. 被引量:1
-
3万建刚.论中国民族调式和声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1):154-154. 被引量:2
-
4付莉.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与艺术价值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0(6):125-126. 被引量:2
-
5姜之国.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五声性风格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3):140-150. 被引量:9
-
6黄璐.中国艺术歌曲问题之浅见四则[J].音乐创作,2020(1):127-135. 被引量:1
-
7欧阳平方.弘扬治学理念 构建理论体系——“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暨樊祖荫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侧记[J].人民音乐,2020(4):62-64. 被引量:1
-
8彭程.俄罗斯和声学派与中国和声体系[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4):38-49. 被引量:5
-
9欧阳平方.融传统与现代兼传承与发展——樊祖荫先生“非遗”音乐文化研究与民乐作品评论阐析[J].人民音乐,2022(3):46-51. 被引量:4
-
10陈鸿铎.论现当代作曲-分析理论核心知识的体系化构建[J].中国音乐学,2022(4):112-121. 被引量:1
-
1刘永福.梳理与创新——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之学术特色[J].中国音乐,2009(3):34-37. 被引量:1
-
2黎英海.《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序[J].人民音乐(评论),2004(10):59-59. 被引量:3
-
3徐平力.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的集大成者——音乐家樊祖荫教授的民族多声理论研究与学术成就[J].音乐创作,2014(3):13-20. 被引量:3
-
4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樊祖荫[J].音乐研究,2010(1).
-
5张昱煜.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延续和拓展——以樊祖荫《儿童钢琴小曲—中国各民族民歌56首》的和声为例[J].中国音乐,2015(2):155-161.
-
6书讯[J].中国音乐,2004(2):23-23.
-
7阴明娟.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J].音乐大观,2014,0(10):42-43. 被引量:2
-
8李合洲.将五声调式拓宽为一个开放性的调式体系--评樊祖荫著《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音乐,2009(2):82-88. 被引量:4
-
9陈聆群.新见王光祈的音乐论文[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4(1):12-17. 被引量:2
-
10吴佩芝.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漫议[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4(4):67-6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