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4-575,543,557,共4页
Chemical World
参考文献17
1 徐坚.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设计[J] .高分子通报,1997(2):90-94. 被引量:51
2 杨光富,刘华银,杨秀凤,杨华铮.以ALS为靶标的新型除草剂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Ⅷ.Hansch方法与CoMFA方法相结合研究稠杂磺酰胺类除草剂的构效关系[J] .化学学报,1999,57(7):706-711. 被引量:13
3 胡权芳,刘孝波,蔡兴贤.侧链液晶聚合物研究进展与分子设计[J] .化工新型材料,1998,26(4):23-27. 被引量:3
4 于建明.高分子分子设计在塑料光纤研制中应用[J]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4,13(4):24-31. 被引量:3
5 徐昕,王南钦,吕鑫,张乾二.量子化学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与展望[J] .化学进展,1996,8(1):30-42. 被引量:13
6 谢前,孙红梅,谢桂荣,冯军,周家驹.药物分子设计研究新方法[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6,13(1):1-6. 被引量:3
7 HegedusLL 彭少逸译.催化剂设计--进展与展望[M].北京:烃加工出版社,1989,10..
8 徐震春 岳传龙.高分子的分子设计(1)分子设计的方法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1-20.
9 骆兆文,来鲁华.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5,22(6):331-336. 被引量:2
10 李靓,吴增茹,徐筱杰.药物分子设计系统对叶下珠属植物的系统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25-72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133
1 李敏,周恩乐,杨春才,汤心颐.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类液晶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Ⅰ.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J] .功能高分子学报,1993,6(4):339-345. 被引量:8
2 谢桂荣,谢前,周家驹.植物保护剂生物活性与结构数据库的设计和雏形研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3,10(2):91-97. 被引量:3
3 卢泽楷,马慰霖.2-(4-氯苯基)-3-甲基-丁酰-1-(2-咪唑啉酮)胺的合成[J] .农药,1993,32(2):10-11. 被引量:3
4 李克华.降凝剂及其降凝机理[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3,22(1):44-49. 被引量:67
5 周家驹,许志宏,严新建,孙敦明,曹凌霄,王红.分子二维结构信息数值化的结构框架模型法及其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1993,9(1):41-49. 被引量:4
6 张其震,王艳,侯建安,徐懋.光致变色液晶高分子研究(Ⅲ)──含胆甾介晶基元和偶氮苯光色基元侧链共聚硅氧烷的液晶行为[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15(8):1240-1243. 被引量:9
7 张其震,王艳,侯建安,徐懋.光致变色液晶高分子研究(Ⅳ)──含苯甲酸-4-甲氧基苯酯介晶基元和偶氮苯光色基元侧链共聚硅氧烷的液晶行为[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15(10):1563-1566. 被引量:5
8 张维邦,王沛滋.聚硅氧烷侧链高分子液晶的合成[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10(5):24-28. 被引量:6
9 徐昕,王南钦,张乾二.金属上化学吸附的簇模型量子化学研究[J] .化学通报,1994(4):21-24. 被引量:2
10 周家驹,谢桂荣,孙敦明.用亲脂性亲水性比值作为疏水性参数的初步验证[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4,11(1):36-43.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110
1 陈玮,黄象男.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74-76. 被引量:3
2 刘竹,何静,袁同琦,张浩月,张智衡.木质纤维-丙烯酰胺共聚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S1):30-33. 被引量:6
3 董阳,金勇,孙静,魏德卿.一种可聚合聚氨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J] .精细化工,2004,21(9):658-661. 被引量:13
4 张静,涂伟萍,夏正斌.多功能加脂剂的研究进展(续)[J] .皮革化工,2004,21(6):13-15. 被引量:2
5 侯文顺.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降凝剂在柴油中的应用[J] .辽宁化工,2004,33(12):728-730. 被引量:5
6 江源,刘玉庆.聚合物光纤用氟树脂材料性能特征[J] .材料导报,2005,19(1):39-42. 被引量:3
7 金勇,董阳,魏德卿.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J] .化学进展,2005,17(1):151-156. 被引量:18
8 苏克和,胡小玲,岳红,李秀仪.CAI可能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基础化学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更新的可能性初探[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4):87-89.
9 杨福廷.AM-AA-ADMOAB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液的黏度性能[J] .精细化工,2001,18(4):215-217. 被引量:3
10 朱本玮,奚强,高洪,邝生鲁.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J]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27(1):15-19.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30
1 周永昌,赵锁奇,许志明,梁咏梅.预测复杂高沸点重质油馏分平均沸点的基团贡献法[J] .化工学报,2004,55(8):1224-1229. 被引量:4
2 张向东,赵立群,张国义.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有机物基础物性[J] .化工学报,1995,46(1):66-74. 被引量:17
3 彭黔荣,杨敏,石炎福,余华瑞,刘钟祥.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对有机化合物熔点的预测[J] .化工学报,2005,56(10):1922-1927. 被引量:5
4 廖志华,谌容,陈敏,杨春贤.生物学信息数据库简介[J] .生物学教学,2006,31(1):61-62. 被引量:5
5 李春华,马晓慧,陈慰祖,王存新.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33(7):616-621. 被引量:11
6 夏力,李忠杰,项曙光.估算有机物正常沸点的元素和化学键贡献法[J] .化工进展,2007,26(1):138-144. 被引量:9
7 马沛生,王加宁,李平.基团法估算临界参数的改进[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6,10(4):351-354. 被引量:16
8 Berman H M,Westbrook J,Feng Z,et al.The Protein Data Bank[J].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0(1):235-242.
9 Kraulis P J.MOLSCRIPT:a program to produce both detailed and schematic plots of protein structures[J].J.Appl.Cryst.,1991(5):946-950.
10 Brunger A T,Adams P D,Clore G M,et al.Crystallography & NMR system:A new software suite for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J].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D-Biological Crystallography,1998:905-921.
引证文献4
1 陈中元.医药行业使用有机单元反应的分析[J] .山西化工,2006,26(5):53-55.
2 姜春林,杜维滨,李江波.药物分子设计技术领域的信息计量可视化分析[J] .情报学报,2010,29(3):486-492. 被引量:1
3 苏文,赵力,邓帅.基于基团拓扑的遗传神经网络工质临界温度预测[J] .化工学报,2016,67(11):4689-4695. 被引量:9
4 钱秋萍,吴俊明.化学的分子思维及其教学[J] .化学教学,2018(10):3-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3
1 王永真,朱轶林,潘利生,李成宇,罗向龙,赵军.基于知识图谱的有机朗肯循环研究概览[J] .太阳能,2020,0(2):18-32. 被引量:6
2 程月青.我国近5年来图书情报学研究态势的可视化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5,31(12):1013-1016. 被引量:1
3 张浩,于君毅,刘晓慧,雷洪.基于广义隐马尔可夫模型的PM_(2.5)浓度预测[J] .化工学报,2018,69(3):1215-1220. 被引量:4
4 周新志,邵伦,李荣昆,赵成萍,董晨龙.基于小波去噪和改进型PSO-SVM的微波加热温度预测模型研究[J] .化工学报,2018,69(A02):291-299. 被引量:10
5 王羽鹏,梁俊伟,罗向龙,李逸帆,陈健勇,陈颖.基于神经网络的有机朗肯循环过程及循环性能计算方法[J] .化工学报,2019,70(9):3256-3266. 被引量:7
6 马香成,秦蔚,陈清林,张冰剑.芳烃分子描述符的修正和沸点预测建模[J] .化工学报,2019,70(11):4306-4314. 被引量:1
7 杨彪,母其海,朱娜,邓卓,刘志邦.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微波加热钛精矿温度预测[J] .有色金属工程,2021,11(9):56-61. 被引量:2
8 张少芳,李献军,王月春.基于PSO-BP-PID神经网络的注塑机料筒温度预测算法研究[J] .合成树脂及塑料,2022,39(1):60-64. 被引量:7
9 任嘉辉,刘豫,刘朝,刘浪,李莹.基于分子指纹和拓扑指数的工质临界温度理论预测[J] .化工学报,2022,73(4):1493-1500. 被引量:2
10 赵永杰,张强,潘德法,徐真杨,侯宇.基于蝙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估算工质沸点温度[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2(4):75-79. 被引量:3
1 《力学史》简介[J] .力学与实践,2010,32(5):95-95.
2 姜炜星,方建兴,沙金巧.量子隐形传态及其量子线路实现[J] .大众科技,2006,8(5):30-32. 被引量:2
3 样品预处理技术的革命——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J] .生命科学仪器,2004,2(1):44-45.
4 张丽芬.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痕量分析的应用[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14-18. 被引量:7
5 代成军.物理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J] .信息教研周刊,2011(12):66-66.
6 张艳娟.ICP—MS技术的革命性进展[J] .国外分析仪器技术与应用,1997(2):23-26.
7 李建荣.电化教学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5):16-16.
8 拓扑绝缘体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S1):9-10.
9 SIPS—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进样技术的革命[J] .国外分析仪器技术与应用,1995(3):88-90.
10 胡莉荣.浅析电化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求知导刊,2013(10):106-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