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在“生死场”和“呼兰河”之间——论萧红创作之转变 被引量:1

The Change of Xiao Hong as Viewed from Her Writing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选取萧红创作研究中较少受到重视的创作时期,即从《生死场》之后到《呼兰河传》之前这段时间为对象,将它置于作者的整体创作历程中加以考察,梳理分析萧红创作转变的内在轨迹和深层原因。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Xiao Hong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her Fair of Life and death (《生死场》) and her Biography of Hulan River (《呼兰河传》).
作者 周伟红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2-134,共3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形式创造 恋家情结 抗战题材 个人化 creation of forms nostalgia theme on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sonal tou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7

  • 1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M]//鲁迅论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 2萧红.萧红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1044.
  • 3胡风.《生死场》读后记[M]∥萧红.生死场.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166.
  • 4许广平.追忆萧红[M]//王观泉.怀念萧红.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 5胡风.悼萧红[M]//王观泉.怀念萧红.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 6茅盾.论萧红的《呼兰河传》[M]//王观泉.怀念萧红.东方出版社,2011.
  • 7蒋锡金.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M]//王观泉.怀念萧红.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