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3
The research and thought on the view of philosophy of life of students in higher VTE schools
摘要
本文通过对职高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人生价值观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42-43,共2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3
-
1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J].学术月刊,1986,18(12):1-3. 被引量:85
-
2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J].中国大学教学,1996(1):8-9. 被引量:43
-
3鲁定元.文学教育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90-92. 被引量:12
-
4马丽.重新审视文学教育 回归文学教育本位[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2):86-91. 被引量:5
-
5潘新和.建构表现存在论语文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9):41-44. 被引量:9
-
6徐志伟.关于文学教育范式危机问题的思考[J].文艺评论,2005(5):18-19. 被引量:4
-
7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1):26-27. 被引量:73
-
8路海萍.高职生的自我意识及其教育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1):38-40. 被引量:10
-
9陈小波,张耀东,夏晋祥.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80-84. 被引量:6
-
10陈均土.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实现[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10):34-3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
-
1易思平,黄国辉,吴文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36):84-85. 被引量:1
-
2易思平,叶志新,薛东红,蔡静.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71-76. 被引量:5
-
3唐木兰.对高职在校生人生观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56-5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
-
1邹兰萍.趣味教学法在高职文学教育的应用[J].神州印象,2019(4):256-256.
-
2肖振艳.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法分析[J].汉字文化,2020(3):38-39.
-
3李霞.论文学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飞天,2009(10):94-95. 被引量:1
-
4刘嵩婷,周远.论中国“灰色消费”的危害及其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3):95-96.
-
5刘家卉.探析当代大学文学教育的功能拓展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2):147-147. 被引量:1
-
6李红丽,和杰.河南省高校医药类在校生参与基层健康服务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2):138-142.
-
7张华,钟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大学生人生观培育探讨[J].山西青年,2018(17):48-48.
-
8赵美慧.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艺术科技,2019,32(1):278-278. 被引量:1
-
1马开军.对职高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5,21(2):55-56.
-
2单怀京.成人业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6,7(5):89-92.
-
3朱晓春.试论现代教师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取向[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73-76.
-
4马翠凤,张春.加强高职生价值观教育 构建和谐高职校园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159-160.
-
5刘晓琴.中职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七点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111-111. 被引量:1
-
6张继琼.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浅谈[J].科学咨询,2009(5):40-40. 被引量:1
-
7刘小兰.高职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调查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4):47-50. 被引量:1
-
8边凌娟.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带之以行──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三个环节[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9,0(5):9-9.
-
9覃华日.新时期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4(3):22-23. 被引量:4
-
10安新权,张会士.职中思想教育特色谈[J].职教论坛,1996,12(3):27-27.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