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
被引量:12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共2页
Tourism Tribune
同被引文献187
-
1保继刚,张骁鸣.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J].地理学报,2004,59(z1):132-138. 被引量:38
-
2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14(2):15-20. 被引量:200
-
3张凌云.市场评价:旅游资源新的价值观——兼论旅游资源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旅游学刊,1999,14(2):47-52. 被引量:85
-
4谢彦君.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旅游学刊,1998,13(4):41-44. 被引量:93
-
5肖洪根.旅游区吸引度指数与闽南金三角旅游资源评价[J].旅游科学,1996,10(2):28-30. 被引量:5
-
6孙庆和.现象定义新探[J].教学与研究,1987(5):79-80. 被引量:1
-
7杨振之.旅游资源的系统论分析[J].旅游学刊,1997,12(3):48-52. 被引量:52
-
8张小天.论操作化[J].社会学研究,1994(1):54-60. 被引量:12
-
9风笑天.方法论背景中的问卷调查法[J].社会学研究,1994(3):13-18. 被引量:61
-
10许占君.关于概念的内涵[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2):103-10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2
-
1杜丽娟,尹菲.关于中质景区定义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2):162-164. 被引量:1
-
2马遵平.关于旅游资源《国标》若干问题的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107-109. 被引量:3
-
3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J].旅游科学,2008,22(4):28-31. 被引量:36
-
4沈世伟,Violier Philippe.法国地理学界的旅游资源研究方法及其演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5):16-23. 被引量:1
-
5沈世伟,Violier Philippe.三十年来法国地理学界旅游资源研究方法的演进——兼与中国现行旅游资源研究方法比较[J].人文地理,2010,25(6):139-142. 被引量:4
-
6潘莉,张梦,张毓峰.地方依恋元素和强度分析——基于青年游客的质性研究[J].旅游科学,2014,28(2):23-34. 被引量:26
-
7孙喜林,王晓丹.旅游魅力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15(4):72-78. 被引量:1
-
8寇月明.衡水湖景区存在的营销问题探究[J].才智,2017,0(22):238-238.
-
9白凯,王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更新审视与研究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7):1525-1540. 被引量:35
-
10余志远.旅游体验质量评价与测量问题反思——评《从满意度到愉悦度:旅游体验评价的一体化转向》[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2,24(2):128-1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9
-
1罗雯婷,王英杰,韩莹,王凯.面向专题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构建方法——以海洋旅游资源为例[J].中国生态旅游,2024,14(2):304-318.
-
2吴必虎,黄潇婷,刘培学,黄震方,张捷,黄珊蕙,孙晋坤.中国旅游地理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和研究技术革新[J].中国生态旅游,2021(1):52-65. 被引量:8
-
3杜雨,万么项杰.旅游者地方依恋研究述评[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4):30-35.
-
4粟娟,刘蕾,王艳.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华南地理学报,2023(3):65-80.
-
5谢泽氡,马遵平.平武县虎牙地区旅游资源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2):97-101.
-
6马遵平,廖胜,谢泽氡.雪宝顶自然保护区虎牙地区旅游资源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71-73. 被引量:3
-
7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5):473-474. 被引量:4
-
8王琳.旅游产品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38-139. 被引量:13
-
9盛学峰,章尚正.基于“无景点”旅游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黄山市为例[J].乡镇经济,2009,25(7):72-75. 被引量:9
-
10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目的地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9,29(4):138-141. 被引量:2
-
1马遵平.关于旅游资源《国标》若干问题的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107-109. 被引量:3
-
2张文秀.公交企业对《国标》寄厚望[J].商用汽车新闻,2008,0(25):4-4.
-
3《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专家赴甘南州开展旅游调研[J].丝绸之路,2010(21):75-75.
-
4袁燕,汪枭枭.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 下好全域旅游“先手棋”——访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省旅游普查办主任朱立军[J].当代贵州,2017,0(2):34-35.
-
5何洁霞.中小型展览公司无法在港立足——访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秘书长祁理权[J].经济导报,2009(35):9-10.
-
6市场[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4):3-3.
-
7温兴琦.对《国标》中旅游评价赋分标准的思考[J].旅游论坛,2008,19(4):11-13. 被引量:3
-
8刘益.从旅游规划角度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实践意义[J].旅游学刊,2006,21(1):8-9. 被引量:20
-
9李舟.浅谈《国标》的是与非[J].旅游学刊,2006,21(1):11-12. 被引量:5
-
10丛丽君.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J].中国商论,2015,0(26):164-16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