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9-81,共3页
China Youth Study
二级参考文献7
-
1王森.明确新的战略定位 发展新的培养模式──关于部分重点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44(1):1-6. 被引量:6
-
2回归工程.多样化.宏观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44(1):7-15. 被引量:48
-
3张志沛.主动适应 科学定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2):6-8. 被引量:8
-
4吴福光.对香港在亚洲大学十强中占三席的思考[J].高教探索,1998(1):16-19. 被引量:3
-
5吴添祖,鲍健强.现代工程教育思想:从“专业化”到“工程化”:兼论地方工业大学教育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23-29. 被引量:24
-
6肖国安.准确定位 突出特色:应用型工科大学办学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46(1):31-34. 被引量:22
-
7宋梅,周大平,徐倩秋.大学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J].瞭望,1998(20):14-20.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56
-
1刘凤楼.地方高校强校策略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08,8(1):136-137. 被引量:1
-
2张平海,彭强.试论大学教育的定位[J].红河学院学报,2003,1(5):78-82.
-
3胡海军.浅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J].发展,2009(2):131-133. 被引量:2
-
4毛景焕.论高等院校的自我定位与个性化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68-73. 被引量:3
-
5许晓琼.高校扩招后的思考[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4):58-60.
-
6王世忠.论高职院校办学的科学定位[J].理论月刊,2004(11):76-78. 被引量:1
-
7阙斌.中心城市本科高校的定位与分类指导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6):46-49. 被引量:5
-
8庞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56-59. 被引量:1
-
9史玉凤,李淑华.对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5,15(2):98-100. 被引量:2
-
10次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资料通讯,2005(5):28-3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
-
1胡跃福,宋本江,王文强,许冰凌,李瑞梅.长株潭青年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5(1):93-96. 被引量:7
-
2王克修,黄象品,张飞燕.青年人才开发与湖南回应中部崛起战略研究[J].湖湘论坛,2006,19(5):88-91. 被引量:1
-
3陈理得.共青团加快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3):24-27. 被引量:1
-
1孙丽秋.抓好思想工作 培养学生成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90-190.
-
2Cathy.“农民小戴”的“网”钱秘籍[J].卓越理财,2010(8):16-17.
-
3雷东生.论性行为放纵对学生成才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下),2013(5):34-34.
-
4王尔新,宋秀丽,刘飞.非智力因素与高职院校学生成才[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7(6):45-48. 被引量:4
-
5梁燕,阙维明.建立青年科技奖励是青年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8(2):109-112. 被引量:6
-
6韩德军.家庭室内装修小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4(A10):75-75.
-
7李瑞珍.石油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刍议[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28(1):98-100. 被引量:2
-
8林霁峰.“教书育人”涵义之浅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4(6):87-87. 被引量:1
-
9黄志球,邓静,陈伟建.当代海事青年的特点与青年人才培养[J].中国水运,2011(12):60-61. 被引量:1
-
10周凌云.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建设廉洁型高校[J].商场现代化,2011(16):13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