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多学科参与教育研究
被引量:
4
A Tentative Comment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volv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多学科参与教育研究是指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关注某一具体的教育问题,它是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趋向。厘清 多学科参与教育研究的含义,消解对多学科参与教育研究的顾虑,把握多学科参与教育研究的路径、方法及限度,对于推 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有裨益。
作者
李桂荣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19,共5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多学科
参与
教育研究
分类号
G40-0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51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8
参考文献
4
1
孟卫青.
教育研究的跨学科取向[J]
.教育评论,2003(2):33-35.
被引量:28
2
陈伟.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之评价和超越——关于研究方法论的尝试性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4):80-84.
被引量:46
3
陈桂生.
略论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的现象[J]
.教育研究,1994,15(7):38-41.
被引量:65
4
吴钢.
论教育学的终结[J]
.教育研究,1995,16(7):19-24.
被引量:130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萧俊明.
走入21世纪的澳大利亚社会科学——构成、变化与走向[J]
.国外社会科学,2001(2):60-68.
被引量:4
2
吴钢.
论教育学的终结[J]
.教育研究,1995,16(7):19-24.
被引量:130
3
陈桂生.
略论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的现象[J]
.教育研究,1994,15(7):38-41.
被引量:65
4
何云坤.
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规范问题新探[J]
.上海高教研究,1995,15(3):18-21.
被引量:12
5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2.
6
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43-44.
7
T·S·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人文社会科学新进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9
《教育展望》 “教育研究专辑”(中文版),2000,.
10
.《人类知识新水平》[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集[C].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
共引文献
251
1
刘振天,肖瑜.
教育研究:在“理念、理论、理解和理想”之间——兼谈教育学知识生产及其自主性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2):67-76.
被引量:1
2
刘进.
人工智能如何使教育研究走向科学[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06-117.
被引量:6
3
侯彦斌.
略论教育理论原创与区域教育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114-116.
被引量:1
4
任永泽.
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表征[J]
.现代教育论丛,2008(1):75-81.
5
田虎伟.
对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涵义的再思考[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1):1-4.
被引量:5
6
黄崴.
论教育学类专业模式之改造[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1-8.
被引量:6
7
李保强.
教育学流弊归因与矫治策略[J]
.齐鲁学刊,1999(3):63-66.
被引量:6
8
高德胜.
试论学科教育学的发展方向[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74-78.
被引量:1
9
金男.
教育科研危机与编辑导向[J]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9(4):113-115.
10
周峰,张雪林.
本世纪我国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7,28(4):11-1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4
1
陈桂生.
对“教育学落后现象”的分析[J]
.教育评论,1994(5):8-10.
被引量:3
2
鲁洁.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管窥[J]
.教育评论,1988(1):1-5.
被引量:24
3
吴钢.
论教育学的终结[J]
.教育研究,1995,16(7):19-24.
被引量:130
4
陈桂生.
略论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的现象[J]
.教育研究,1994,15(7):38-41.
被引量:65
5
张英英.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吗?——我看教育学的性质之争[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7):33-34.
被引量:2
6
杨小微,吴黛舒.
关系思维视域中的教育“图景”[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7):1-5.
被引量:18
7
李伟言.
谦逊的理性:教育学应有的理论品格——关于教育理论原创的前提性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5-21.
被引量:3
8
刘鸿.
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对两所大学研究生培养的调查分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4):62-66.
被引量:46
9
叶澜.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
.教育研究,2004,25(7):3-17.
被引量:236
10
刘黔敏.
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挑战与应答[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1):5-8.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4
1
郑金洲,程亮.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向[J]
.教育研究,2005,26(11):3-10.
被引量:66
2
牛利华.
教育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考辩——历史、现实及其未来走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9):10-13.
被引量:4
3
刘峻杉.
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征、挑战和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6):18-23.
被引量:25
4
白玫.
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认识论问题[J]
.高教探索,2013(3):35-4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8
1
徐伟.
中国省域高等职业教育空间联系演化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1):45-49.
被引量:2
2
殷小雲,熊秋惠.
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能力发展及路径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134-136.
被引量:1
3
谷珊.
当代中国教育研究若干问题刍议[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9):110-112.
被引量:1
4
黄白.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学改革的实践取向[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38-41.
被引量:11
5
李睿.
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历程反思其民族性的生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
被引量:1
6
郤江波.
论教育研究与文化背景的关系[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3):22-24.
被引量:1
7
晋银峰.
我国教学文化研究内容与反思[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4):8-10.
8
本刊编辑部.
2005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
.教育研究,2006,27(3):3-15.
被引量:14
9
肖正德.
我国对话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4):68-73.
被引量:36
10
黄白.
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农村教师专业化刍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161-164.
被引量:2
1
王树庆.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多学科参与[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4,0(7):34-35.
2
周慧敏,王冬梅,张鑫.
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6,7(9):47-49.
3
张兰英.
积极开展主题教学活动[J]
.吉林教育,2005(10):15-15.
4
闫德明.
我国教学风格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4(1):1-6.
被引量:2
5
曹美红,赵丽萍.
近十五年我国高职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核心期刊数据的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5(23):94-98.
被引量:2
6
王佑镁,王娟,杨晓兰,伍海燕.
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5(1):49-55.
被引量:170
中国教育学刊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