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性、马克思的人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
8
Modernity, Marx's Human Theory and the Scientific View of Developmen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马克思是西方的现代性的坚定的批判者,考察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必须放在整个马克思的人的理论视野下。在确定了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理论和科学历史观之后,对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才能合理地在马克思哲学的人的发展理论中得以明晰。中国已经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问题不可回避,必须在发展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价值观念体系等方面反思现代性,树立科学发展观。
作者
王锐生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共5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现代性
马克思的人的理论
唯物史观
科学发展观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25.
5
莱内特·翁.中印两国差异详解[N].亚洲时报在线,2004—4—29.
共引文献
22
1
陈卓,李栋.
对初中学生价值取向问题的几点思考——基于初一学生周记《我的理想》的分析[J]
.江西教育科研,2004(9):25-27.
2
胡存之.
文化的辩证法及社会的文化规范[J]
.求是学刊,2001,28(3):27-32.
被引量:4
3
王彩云.
现代化进程中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分离与融合[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1):69-73.
被引量:2
4
王国昌.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与文化超越[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4):104-109.
5
翟恒兴.
《美学新概念》:人文思想的“清道夫”[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1):158-160.
6
孔文清.
自由: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弗洛姆与伯林之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1):28-33.
被引量:3
7
徐岩.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探析[J]
.嘉应学院学报,2005,23(1):21-25.
8
张世岩,常玉荣.
“阶级”视域中的人性言说——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J]
.河北学刊,2006,26(3):137-139.
被引量:2
9
陈华森,鄢英.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6):13-16.
被引量:6
10
王平.
教学活动中信任机制建构策略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07(2):54-5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4
1
叶险明.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初探[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2):16-24.
被引量:15
2
李登贵,刘奔.
从方法论的高度反思现实——评阮纪正先生的《中国:探究一个辩证的社会存在》[J]
.哲学研究,2004(9):43-49.
被引量:6
3
黄宗智.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83-93.
被引量:261
4
胡锦涛.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
.求是,2005(1):3-9.
被引量:173
5
叶险明.
对马克思现代化观的一种读解[J]
.哲学研究,2000(2):3-10.
被引量:22
6
阿里夫·德里克,远山(编译).
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不应抛弃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遗产[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4-8.
被引量:37
7
林春.
承前启后的中国模式[J]
.读书,2006(4):71-75.
被引量:11
8
冷溶.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5-12.
被引量:24
9
夏春涛.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启示[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9):73-80.
被引量:3
10
周志强,肖寒.
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反思——汪晖访谈录[J]
.中国图书评论,2007,30(3):37-4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8
1
吴波.
现代性的内在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的一种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08(2):11-16.
被引量:3
2
陈哲.
发展观与发展战略的流变与科学发展观的树立[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4-6.
3
吴波.
社会主义视阈中的中国模式[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11(5):33-38.
被引量:2
4
沈昕,吴波.
中国模式、中国问题与科学发展观[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6):67-71.
5
吴波.
近年来国内外中国模式研究述评[J]
.山东社会科学,2011(5):27-32.
被引量:2
6
焦石文.
“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5):29-31.
7
罗富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释义及其旨趣[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4(6):3-6.
8
史小迷,郭晓蓓.
哲学视域下的文明与自然关系研究[J]
.智富时代,2019,0(1):137-13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郭淑兰,曹富雄.
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演变特点[J]
.甘肃社会科学,2009(1):189-193.
被引量:1
2
赵景来.
全球化、现代性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若干问题讨论综述[J]
.学术界,2010(9):202-216.
3
欧永宁.
中国模式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天府新论,2012(1):41-46.
被引量:2
4
陈茂荣.
关于“中国模式”的思考[J]
.创新,2012,6(1):37-40.
5
王丹莉.
“中国模式”研究之新动向与再认识[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2):159-169.
被引量:4
6
郑文,陈伟.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多维特色:中国模式探索[J]
.教育研究,2012,33(7):71-76.
被引量:15
7
陈瑞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的生成逻辑探要——基于根基、情境和现实要求的视角[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3):111-116.
被引量:1
1
李胜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求真务实哲学思想的升华[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0-83.
2
祝江斌,姜锋雷.
关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环境伦理学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4):42-43.
被引量:2
3
黄卫伟.
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科学历史观[J]
.销售与管理,2009(4):65-67.
4
马德刚,柴立和.
科学历史观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360-363.
5
汤群英.
《科学历史观新论》[J]
.哲学动态,1988(11):24-26.
6
武高寿.
“人是目的”与“以人为本”[J]
.理论探索,2004(4):19-20.
被引量:5
7
周训安.
论现代性在新修地方志中的体现[J]
.中国科技信息,2004(19):41-42.
8
周珊珊.
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伦理向度[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2-14.
9
印志媛.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读《单向度的人》[J]
.济宁学院学报,2010,31(1):67-69.
10
陆剑杰.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点建立科学历史观——评“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的讨论[J]
.哲学研究,1989(1):14-20.
被引量:2
学术研究
200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