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表述
被引量:
10
On the Legislation Statement of the Policy of Legal Punishment of Crim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应当是限制国家刑罚权,维护市民社会的自由,这也就要求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表述应当采取消极的表述形式。我国刑法典第3条对此的表述是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进行的,这不利于罪刑法定原则机能的发挥。对此,在理论上应当进行反思,在立法上应当予以完善。
作者
刘志远
喻海松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5年第5期10-13,共4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罪刑法定原则
立法表述
价值取向
罪刑法定原则
立法
国家刑罚权
价值取向
市民社会
应当
刑法典
消极
自由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71
参考文献
6
1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之所以分别采用法国模式的表述、瑞士模式的表述和中国模式的表述来概括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模式,主要是因为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这几个国家最早采用了各自所代表的表述模式.
2
参见华东政法学院哲学教研室编:《法律专业普通逻辑学》,第95-96页.
3
王玉成著:《社会变迁中之罪刑法定原则》,台湾大伟书局1988年版,第10页.
4
[德]黑格尔著 范扬 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8页.
5
[法]卡斯东·斯特法尼著 罗结珍.《法国刑法总论精义》[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58-659页.
6
朱建华.
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完善[J]
.广西社会科学,2003(6):77-7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吴坤.胡康生:是立法原则更是执法原则--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胡康生[N].法制日报,1997-03-20.
2
王汉斌.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1997年3月6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7(2):219-227.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
33
1
许发民.
论犯罪的生成机理——犯罪生成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1):43-47.
被引量:6
2
曾粤兴.
犯罪未遂比较研究[J]
.法学家,2002(4):32-41.
被引量:10
3
武玉红.
试论罪刑法定原则的“中国特色”[J]
.政治与法律,2002(2):55-59.
被引量:9
4
谢晖.
法律的读者[J]
.政治与法律,2002(6):22-28.
被引量:1
5
刘远,曹希国.
论刑法分则的价值构造[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3):28-34.
被引量:4
6
阴建峰.
论赦免的概念及其属性[J]
.法学家,2005(4):67-75.
被引量:11
7
于文杰.
论世界主义思想的历史形态[J]
.世界民族,2005(6):1-16.
被引量:2
8
吕世伦,任岳鹏.
“以人为本”的法体系研究[J]
.法学家,2006(1):121-128.
被引量:9
9
张军.
犯罪行为评价的立场选择——为行为无价值理论辩护[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6):10-16.
被引量:21
10
蒋红珍.
论行政处罚的主从罚体系建构——以没收制度为切入点[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8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9
1
刘宪权.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60年的演进[J]
.法学论坛,2009,24(5):10-16.
被引量:7
2
顾婵媛,刘金平.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司法——以“医生受贿案”为视角[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4):50-53.
被引量:3
3
劳东燕.
论犯罪构成的功能诉求——对刑事领域冲突解决机制的再思考[J]
.金陵法律评论,2001(2):37-61.
被引量:16
4
陈正云,曾毅,邓宇琼.
论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制约[J]
.政法论坛,2001,19(4):72-78.
被引量:27
5
吴丙新.
刑事司法的实体法渊源——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解释学分析[J]
.当代法学,2004,18(1):100-106.
被引量:8
6
杨敦先.
罪刑法定和类推的适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9(1):21-26.
被引量:1
7
孙丽娟.
我们是怎样逐步实现“罪刑法定”的?──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六)[J]
.法学,1997(11):2-9.
被引量:3
8
杜万华.
二元社会结构体系及其法理学思考[J]
.现代法学,1996,18(1):5-9.
被引量:10
9
曾尔恕.
评美国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J]
.政法论坛,1990,8(1):64-69.
被引量:9
10
储槐植.
罪刑矛盾与刑法改革[J]
.中国法学,1994(5):108-116.
被引量:60
引证文献
10
1
刘宪权.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60年的演进[J]
.法学论坛,2009,24(5):10-16.
被引量:7
2
刘宪权.
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及其基本精神[J]
.法学,2006(12):69-77.
被引量:34
3
张爱艳.
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司法化研究——以刑法解释为视角[J]
.政法论丛,2006(6):62-67.
被引量:1
4
关振海.
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新论——基于客观解释的立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21-25.
5
刘宪权.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及应有之义[J]
.法学,2010(1):10-14.
被引量:8
6
李卫红,程国栋.
论警察刑事和解权的正当性[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24(4):11-15.
7
徐田.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适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282-283.
8
刘宪权.
中国刑法发展的时代脉动——97刑法颁布实施20年刑事法治纵览与展望[J]
.法学,2017(5):12-26.
被引量:17
9
车剑锋.
最高限度与最低限度罪刑法定的划分及其意义——对传统罪刑法定原则分层策略的反思与重构[J]
.政治与法律,2017(9):122-137.
被引量:6
10
石慧.
法律英语在法学专业体系中的价值及课程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2017(9):45-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1
1
彭赛嘉,宋梓源.
追诉时效延长制度溯及力之否定[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1,33(2):82-90.
被引量:1
2
张家祎,张顺兴.
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治理:现状与改进——以HB省1255份一审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分析[J]
.河北法学,2022,40(8):180-200.
被引量:1
3
严磊.
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犯罪治理的新进路[J]
.刑法论丛,2021(3):375-402.
4
姚思慧.
论犯罪与刑罚的立法专属性——以罪刑法定原则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4):13-14.
5
陈滨.
关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去罪化问题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4):94-95.
6
汤君.
解释论视野下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主体的认定标准[J]
.法律方法,2019,25(3):347-357.
被引量:2
7
范跃.
注重裁判理由的可接受性——“寄血验子”案的法律解释分析[J]
.法律方法,2019,25(3):225-235.
被引量:1
8
冀洋,王立强.
宪法对刑事司法的实体性控制——合宪性解释的方法论引入[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28-31.
被引量:3
9
赖春游.
查办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J]
.中国商界,2010(2):320-320.
10
付立庆.
论军警人员抢劫行为之法定刑适用[J]
.法学杂志,2007,28(4):113-115.
被引量:6
1
于欣华.
商榷:工伤认定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判断[J]
.中国劳动,2011(11):27-29.
被引量:1
2
苏青.
论行人不是交通肇事罪的主体[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5):52-55.
3
武振迎.
行政管理相对人救济权利与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立法表述之我见[J]
.行政与法制,2002(4):12-13.
4
蒋淑波,崔雨来.
关于个人合伙的立法表述和司法认定问题探析[J]
.理论探讨,1996(5):89-91.
5
武振迎.
这种立法表述不妥当[J]
.政府法制,2001,0(8):42-43.
6
黎启海.
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包含“办事机构”[J]
.法治与社会,2015,0(2):33-34.
7
汪明岳.
论我国刑事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别规定[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107-112.
8
李翔.
罪刑法定视野中情节犯之命运[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6):207-209.
被引量:5
9
郭艺丁.
现代汉语立法语言用词浅议[J]
.北方文学(下),2012(10):112-113.
10
王若愚.
论民法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立法完善[J]
.魅力中国,2011(14):175-176.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