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城市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Some Thought on Modern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2):47-62. 被引量:854
-
2顾骏.过度组织化: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结构背景及其社会学意蕴[J].东方文化,2002(4):18-22. 被引量:7
-
3沈关宝.发展现代社区的理性选择[J].探索与争鸣,2000,(3).
-
4卡斯泰尔.信息化城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
5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兴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6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3.
-
7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A].邓正来,J·C·亚力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420-443.
-
8斯普伦克尔.城市的社会管理[A].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C].北京:中华书局,2000.731-761.
-
9汉娜·阿伦特 竺乾威 译.人的条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10冯钢.整合与链合——法人团体在当代社区发展中的地位[J].社会学研究,2002(4):7-14.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12
-
1吴雅文.结构、再现与交互:新媒体对社区公共领域的重构[J].新闻知识,2020(6):15-20.
-
2姜裕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及出路——基于社区功能的视角[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118-119. 被引量:7
-
3马兵,赵越.社会控制机制变迁影响下的社区犯罪预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9-31. 被引量:1
-
4魏立华,阎小培.中国高速增长地区的社区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21(4):72-78. 被引量:7
-
5高云飞.东北资源型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出路——场域视角下的社区问题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19-22. 被引量:4
-
6郭晓艳.现代城市社区功能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07(06X):21-22. 被引量:2
-
7姜裕富.社区功能与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5):27-29. 被引量:3
-
8兰亚春,刘航.社会转型与城市社区理论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30-232. 被引量:2
-
9姚俊.从职业群体到公共领域——社会团结视域下当代中国公德塑造的路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4(9):57-62. 被引量:4
-
10郑涛.依附性自治的权能实现与制度完善——基于重庆市W社区的调研[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3):90-9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
-
1何亮琛.我国社区青少年法制建设[J]陕西学者学刊,2003(3上).
-
2刘雅晶.青少年犯罪预防及法制教育活动组织方案实务[D]北京:北京大学,2007.
-
3杜欣.青少年教育案例与解析[J]人民教育,2008.
-
4杨艺.城市杜区法制建设的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
5杨存发;支勇智;吴玉环.浅谈杜区法制建设[A],2004.
-
1张慧.温州社会结构变迁与城市社区建设[J].温州论坛,2001(6):69-71.
-
2陈衍德.美统时期菲律宾厦门籍华侨的经济状况[J].南洋问题研究,1996(1):36-44.
-
3张卫.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力——兼论“居民之家”的性质、任务及发展方向[J].学海,2004(6):88-90. 被引量:2
-
4奚从清.温州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3,16(4):1-11.
-
5聂周勇,杨新军.整合社区资源拓展社区服务领域[J].新东方,2004,13(10):62-64. 被引量:1
-
6邵敬洵,杨云峰.呼和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4):118-124.
-
7黄鹤群.对外是“名片”对内是动力——南通精神的实践与提炼[J].江海纵横,2005(6):6-7.
-
8李豫,唐步.北京城镇个体户中的流动人口[J].社会学研究,1988(2):21-23. 被引量:1
-
9达即至.本刊编辑部与《中国文化报》联合举办首次城市文化研讨会[J].城市问题,1987(4):5-6. 被引量:1
-
10谢建社,陈文宇.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现状与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225-22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