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价值链”的思考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链"的基本构想,并重点讨论在该"价值链"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作者
马永涛
机构地区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51-52,共2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价值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价值链”
地位和作用
基本构想
持续发展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F273.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7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1
高原.
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5):43-45.
被引量:138
2
张尧学.正确定位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葛道凯.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浒.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吴祖新.
谈高职与中职的衔接[J]
.职教论坛,1998,14(12):18-20.
被引量:7
2
郭冬生.
论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
.职教论坛,1999,15(9):16-19.
被引量:12
3
秦虹.
中职与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2000,21(7):4-7.
被引量:24
4
白宗新,汤厚宽.
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之比较研究[J]
.江苏高教,2001(4):86-88.
被引量:25
5
慈溪职业高中课题组.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8(20):33-35.
被引量:20
6
刘育锋.
中澳两国中高职衔接比较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25):66-69.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137
1
刘迎春.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衔接状况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1):39-41.
被引量:22
2
芦京昌.
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7):18-19.
被引量:25
3
陆丽君.
中高职服装专业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45-47.
4
张家寰.
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37-39.
被引量:101
5
芦京昌,范敏.
浙江省中高职衔接机制及操作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0):12-13.
被引量:36
6
刘迎春,郁春兰.
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6.
被引量:12
7
孙福春,胡凤新,费琳琪.
经贸类专业中、高职“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4):46-47.
被引量:1
8
吴金林,石一民.
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4):117-120.
被引量:52
9
柳燕君.
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16):72-77.
被引量:78
10
冉隆平.
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21):2109-2110.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12
1
谢作栩,王伟宜.
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探讨——陕、闽、浙、沪部分高校调查[J]
.东南学术,2004(S1):259-264.
被引量:22
2
《东南学术》2004年总目录[J]
.东南学术,2004(6):166-168.
被引量:4
3
廖少玲,文若兰,周萍.
问题导向学习在高等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2005,11(10):809-810.
被引量:28
4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
王英杰,刘慧珍.200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1994.
7
赵国忻.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09(7):135-136.
被引量:15
8
杨新忠.
健全培训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职工培训质量[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6):20-21.
被引量:2
9
彭彬秀.
对加强企业干部培训工作质量监控的思考[J]
.冶金经济与管理,2012(2):37-39.
被引量:1
10
淡天俊,刘笑,李敏.
基于价值链的高校人才培养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09(17):250-25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王秀琴.
高职院校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2):64-65.
被引量:1
2
叶华.
高职教育的价值特征和高职教育发展[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7X):6-7.
被引量:2
3
花明.
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内部机制研究[J]
.教育探索,2010(11):33-34.
被引量:1
4
宋蔚.
以生源状况视角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J]
.办公自动化(综合月刊),2011(2):63-64.
5
花明.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内部机制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1,31(1):27-29.
被引量:6
6
宋蔚.
以生源状况视角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6):92-93.
被引量:2
7
王幸,殷生斗,赵丽,李声禄.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职业院校培训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22):437-437.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胡越明.
经济类专业高职教育改革的艰难探索[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62-64.
被引量:1
2
刘铭.
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类专业建设研究——基于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J]
.成人教育,2011,31(3):77-78.
被引量:5
3
闫朝鼎,赵善庆.
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2012(12):47-49.
被引量:2
4
邹连方.
生源危机下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77-178.
5
王和平.
生源多元化趋势下高职教育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1(12):234-234.
被引量:1
6
张俊青.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理论探究[J]
.高教论坛,2016(6):96-98.
7
费芳.
高职院校校企价值共同体构建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23):72-74.
8
郭嘉喜.
校企合作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亚太教育,2016,0(34):157-158.
被引量:3
9
王丽娟,马祖雄,李光荣.
基于文化驱动的银川城市创新互联网生态系统初探[J]
.中国商论,2018,0(17):126-127.
10
刘晶.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内控管理创新分析[J]
.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111-111.
1
李建立.
对会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J]
.粮食知识,2000,14(3):25-26.
2
罗运猛,李建立.
对会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J]
.企业家(武汉),2000(23):34-34.
3
许家林.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纵深发展的基本构想[J]
.当代经济科学,1995,17(6):67-72.
4
张冀湘,李春满,柴武常,孙宇明.
九十年代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J]
.管理世界,1991,7(1):67-81.
被引量:1
5
陈耀敏.
浅谈会计职业判断的信息化构想[J]
.商业会计(上半月),2009(12):17-18.
6
孔令合,陈志毅.
关于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12,0(12X):52-54.
被引量:1
7
王中明.
组建区域性生产资料市场的基本构想[J]
.浙江学刊,1993(4):26-31.
8
林永健.
加强福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的基本构想[J]
.亚太经济,1993(6):64-68.
9
姜作培.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J]
.财经问题研究,1991(4):29-37.
10
高斌.
新时期就业方式引发的思考[J]
.江苏商论,2002(12):25-27.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 第2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