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概述
被引量:3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13,共4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8
-
1俞吾金,吴晓明.主持人的话[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1-1. 被引量:3
-
2苏百义.关于哲学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95-98. 被引量:4
-
3叶汝贤,孙麾编.马克思与我们同行[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4侯才.哲学与政治[N].学习时报,2005-04-11.
-
5孙伯簇,张一兵.走进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
6聂锦芳.清理与超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7高清海.理论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A].高清海哲学文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9高清海 孙利天.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A]..马克思与我们同行[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10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
1张梧.第十三届“马克思哲学论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经典与当代[J].学术界,2013(11).
-
2孙麾.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第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述要[J].中国社会科学,2002(5):25-28. 被引量:12
-
3常晋芳.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第十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25(2):154-156.
-
4范畅.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举行[J].学术研究,2009(2):31-31.
-
5何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10. 被引量:8
-
6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南开大学召开[J].求是学刊,2006,33(5).
-
7臧峰宇.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第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述评[J].哲学研究,2011(2):118-122.
-
8叶瑞昕.西学初传的遭遇及对我国学界的影响[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10(2):68-71.
-
9孙麾.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3,24(1):29-38.
-
10刘霞,舒欣梅.论金岳霖哲学中的“道”与道家、道教的渊源[J].大家,2011(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