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4-41,共8页
参考文献3
-
1王能全.《石油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M].时事出版社,1993年版..
-
2.《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
3刘新华,秦仪.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其战略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2(12):35-39. 被引量:39
共引文献42
-
1张文木.印度洋与印度国家安全——麦金德“中枢地区”理论的批判性研究和制海权理论的新思考[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4(2):4-40. 被引量:1
-
2魏豪.关于中国石油环境与石油安全体系的战略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2):7-10. 被引量:2
-
3明庭权,韩学峰.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与中国中亚石油战略[J].兰州学刊,2004(5):46-48. 被引量:8
-
4高建良,王花球,刘寒波.人民币汇率体制与中国石油安全机制[J].求索,2004(9):22-24.
-
5舒先林,阎高程.石油: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与国际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20(3):12-20. 被引量:23
-
6张文木.论中国海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5-91. 被引量:23
-
7高建良.人民币汇率体制调整与中国石油安全机制建设问题探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57-59. 被引量:1
-
8侯松岭,迟殿堂.中国周边海域的战略地位和地缘战略价值初探[J].当代亚太,2003(10):47-52. 被引量:1
-
9蒋立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44-46.
-
10张洁.中国能源安全中的马六甲因素[J].国际政治研究,2005,26(3):18-27. 被引量:43
同被引文献102
-
1吴强.能源外交:21世纪中国的外交新课题[J].国际政治研究,2001,22(1):12-16. 被引量:4
-
2舒先林,陈松林.非洲石油与中国能源安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5-9. 被引量:12
-
3钱文荣.论联合国改革[J].现代国际关系,2004(9):1-7. 被引量:8
-
4李伟建.中东能源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当代石油石化,2004,12(10):26-28. 被引量:5
-
5曹新.能源战略选择 箭在弦上[J].中国国情国力,2005(1):4-9. 被引量:3
-
6王德华.联合国改革任重而道远[J].社会观察,2005(2):29-31. 被引量:1
-
7叶自成.联合国改革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J].国际观察,2005(1):8-15. 被引量:2
-
8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22(12):17-21. 被引量:464
-
9门洪华.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J].太平洋学报,2005,13(1):33-44. 被引量:11
-
10张应红.我国石油资源形势与安全供应战略[J].国土资源情报,2004(11):12-1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8
-
1牛冲槐,樊燕萍,张敏.我国能源安全性分析(二)——能源布局安全性分析与对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12-16. 被引量:2
-
2王碧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6):75-79. 被引量:8
-
3康晓明.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研究[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21(3):48-52. 被引量:1
-
4本刊编辑部,赵远良,主父笑飞.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述评(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2):66-75.
-
5常清,李强.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战略性目标及其实施[J].国际经贸探索,2007,23(7):72-75. 被引量:1
-
6赖枫鹏,李治平.21世纪的中国石油外交合作[J].资源与产业,2008,10(1):8-11. 被引量:5
-
7杜杰慧.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能源消费结构分析[J].学术交流,2008(12):186-189.
-
8王丹颖.浅析中国能源消费需求的现状及对策[J].福建轻纺,2011(10):29-3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9
-
1牛冲槐,郭争争,张蔷薇.我国能源安全性分析(六)——能源安全评判及对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9-13.
-
2陈甲斌,贾文龙,殷俐娟.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及政策研究[J].中国煤炭,2007,33(5):21-24. 被引量:11
-
3石吉,李孟芒.试论中国石油安全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7,28(11):67-67.
-
4龚晓莺,王朝科.“三农”问题形成原因探讨——基于劳动力流动的分析视角[J].经济问题,2007(12):81-83. 被引量:17
-
5周新军.我国能源安全的内涵界定——基于“十五”期间统计数据的分析[J].中外能源,2008,13(2):1-6. 被引量:11
-
6刘卉.浅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70-73. 被引量:3
-
7王朝科.“三农”问题成因的机理分析:基于劳动力单向流动的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28(7):75-80. 被引量:7
-
8丁春香,郭宗善.石油资源竞争与石油外交策略选择[J].天然气技术,2008,2(4):16-18. 被引量:2
-
9林梦秦.构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制度体系[J].财会研究,2008(20):21-23.
-
10韩云,段怡春,李莉.中国矿业“走出去”战略的投资取向[J].资源与产业,2009,11(1):10-13. 被引量:3
-
1林森.能源危机将会柳暗花明[J].国际技术经济导报,1999(2):30-33.
-
2顾珊.以人为本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J].四川劳动保障,2007(10):22-23.
-
3一凡.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J].航海,2008(5):43-43.
-
4王德华.印度的能源安全战略[J].社会观察,2006(8):43-43.
-
5杨纪.在沙漠天堂当“国王”[J].时代金融,2016(34):70-72.
-
6坐在石油桶上的赛事[J].新体育,2009(12):60-61.
-
7数据资料信息[J].领导决策信息,1998,0(32):26-31.
-
8丁晓红.巴西石油储量可望增加4亿桶[J].国土资源情报,2005(1):50-51.
-
9能源[J].党课,2013(6):20-20.
-
10张志强.美国资源管理体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26):34-42.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