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意义下说马克思哲学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一个涉及马克思与形而上学“颠覆”的问题
被引量:4
What does It Means that Marxist Philosophy has the Property of Metaphysics--A Problem Related to Marx and the "Subversion" of Metaphysics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4,24,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13
-
1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1、25页.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
3F. Jameson, Marxism and Historicism, New Literary, Vol. xl, No. i, Autumn 1979, P. 42.
-
4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83、384页.
-
5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11页.
-
6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华夏出版社,1989.第161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61-162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共引文献5393
-
1方行.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3-12. 被引量:10
-
2屈永华.宪政视野中的清末报刊与报律[J].法学评论,2004,22(4):115-121. 被引量:4
-
3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4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5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6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7宋培基.马克思“跨越设想”中的现代化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4(4):47-51. 被引量:2
-
8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9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10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4
-
1铁凝.一个人的热闹[J].文苑,2010(2):18-18. 被引量:1
-
2贺来.论人与哲学的内在循环关系[J].学术月刊,1999,31(7):23-28. 被引量:4
-
3高清海.有这样一个世界[J].天津社会科学,1998(1):11-12. 被引量:3
-
4李文阁.实践其实是指人的现实生活——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反思[J].哲学动态,2000(11):9-13. 被引量:34
-
5王南湜.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什么[J].学术研究,2001(10):13-15. 被引量:26
-
6仰海峰.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颠覆[J].哲学研究,2002(4):3-10. 被引量:18
-
7周凡.以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人的问题——评薛德震先生的新著《人的哲学论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2):65-71. 被引量:1
-
8林剑.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人学理论的深刻革命[J].哲学研究,2006(9):18-22. 被引量:16
-
9刘森林.两种反讽的张力:兼论主体形而上学批判的限度[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2):24-30. 被引量:6
-
10[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13-230.
引证文献4
-
1陈曙光.马克思人学范式革命的体系之维[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8(3):4-17. 被引量:2
-
2闫顺利,赵雅薇.“与自我对话”的人生哲思[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3):82-84.
-
3闫顺利,王远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关系检思[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53-58.
-
4韩涛泽.“形而上学”命题对马克思真的有效吗?——重思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论断[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5):112-119.
-
1林雪萍.勇气--鬼火[J].广东第二课堂(中学版),2016,0(5):29-29.
-
2文静.我揭开了“鬼火”的面纱[J].生活教育,2012(1):69-70.
-
3王宏任.贪官迷信鬼神的思维逻辑[J].科学与无神论,2006(5):24-24.
-
4鲍鹏山.董仲舒 巫师与媒婆[J].中国青年,2010,0(4):52-53.
-
5杨友.鬼火奇案[J].晚报文萃,2015,0(10):83-83.
-
6忆史.古堡幽灵怪声揭秘[J].科海故事博览,2012(23):8-10.
-
7段炼.从名利场到迦南地[J].中国图书评论,2008,31(5):11-12.
-
8时鹏寿.与“小人”相处的策略[J].思维与智慧,1999(6):15-16.
-
9苗利军.语文课堂智慧的生成与思考[J].新课程(下),2009(4):44-44.
-
10黄克剑,高远.主持人的话[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