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孔子杀少正卯考论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孔子杀少正卯这段公案,历来聚讼纷纭,我也曾作过肯定性的论述。后来发现否定性的观点竟是当今学界的主流,疑惑之余又滋生了进一步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的念头。毕竟兹事体大,其是非的意义远甚于事情本身,尤其是在需要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作出正确评价的今天。
作者
马作武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625,共10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关键词
孔子
少正卯
历史考证
中国
法律思想
思想犯罪
刑杀政策
法制史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马作武.
孔子法思想辨正[J]
.法学评论,1998,16(1):113-11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张捷.
雅科夫列夫其人和他对苏联解体所起的作用[J]
.当代思潮,1996(5):51-58.
被引量:310
共引文献
4
1
鄢圣华.
孔子法思想刍议[J]
.太平洋学报,2008,16(6):1-9.
被引量:2
2
林修能.
仁人、传统象征与圣王--“诛杀少正卯”争议中的孔子面向[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5):42-50.
3
罗一凡,罗祎文.
孔子法律思想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思考[J]
.今古文创,2022(26):61-63.
4
宋磊.
“不隐于亲”“重罪不可容隐”与儒家家国伦理[J]
.孔子研究,2023(1):36-44.
同被引文献
45
1
延陵.
关于孔丘诛少正卯[J]
.历史研究,1978(1):63-65.
被引量:2
2
廖焕超.
孔子诛少正卯辨[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29-131.
被引量:1
3
张建国.
夷三族解析[J]
.法学研究,1998,20(6):142-157.
被引量:12
4
张明楷.
新刑法与客观主义[J]
.法学研究,1997,19(6):91-103.
被引量:76
5
陈乃华.
秦汉族刑考[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5,30(4):37-41.
被引量:11
6
林集友.
“少正卯”解[J]
.学术研究,1984(4):47-47.
被引量:1
7
马作武.
孔子法思想辨正[J]
.法学评论,1998,16(1):113-116.
被引量:5
8
胡旭晟.
描述性的法史学与解释性的法史学──我国法史研究新格局评析[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6):38-43.
被引量:22
9
杨荣国.
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3,13(1):36-42.
被引量:2
10
郭克煜.
孔子诛少正卯问题再议[J]
.齐鲁学刊,1987(5):49-5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马作武.
论孔子思想的专制主义精神[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2):97-107.
2
马作武,马腾.
族刑的法文化诠释[J]
.广东社会科学,2009(5):175-182.
被引量:5
3
陈晓枫.
徜徉在求真与求实之间——评马作武教授《先秦法律思想史》[J]
.法学评论,2015,33(5):193-196.
4
陈继红.
法刑事件中孔子德法互济思想观略[J]
.道德与文明,2016(2):51-58.
5
李明海,冯长运.
谈“孔子诛少正卯”之史[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9):68-71.
6
林修能.
仁人、传统象征与圣王--“诛杀少正卯”争议中的孔子面向[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5):42-50.
7
陈灵海.
“孔子诛少正卯案”在宋代的旅行 经典名案的援引与创生[J]
.中外法学,2024,36(3):784-800.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闫亚博.
从禹鼎、夏饷铺鄂国铜器看西周的族刑[J]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2022(2):162-169.
2
罗静.
族刑源由论考[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4):125-125.
3
张伟,焦艳辉.
秦汉时期族刑制度的流与变[J]
.兰台世界(下旬),2012(12):143-144.
4
王联合.
论中国古代的刑罚观念[J]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9):83-86.
5
白一之.
秦汉株连刑的渊源及其基本形态[J]
.兰台世界(下旬),2014(6):59-60.
被引量:2
1
罗洪洋.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特征[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53-56.
2
宗文举.
《论语》“政”、“刑”思想及其关系[J]
.思想战线,1996,22(2):8-13.
3
李尔重.
敢于正己 才能实事求是 一本据实析理的书 为朱思炎《来自大后方的报告》一书写的序[J]
.理论月刊,1993(2):47-48.
4
杜经奉.
析不作为也构成犯罪[J]
.法学,1982(6):24-23.
5
徐炳.
并非一切言论都不构成犯罪[J]
.政治与法律,1985(1):62-62.
6
石勇.
工会发动捐款也需要“资格”吗?[J]
.工友,2016,0(1):5-5.
7
朱琳.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5):145-146.
被引量:2
8
韦秀康.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动党史文化大发展[J]
.传承,2001,0(6):4-6.
9
王继林,吴沛林.
四海同一脉 五洲共千秋——全球华人共筑维护祖国统一的新长城[J]
.华人时刊,2001,0(1):5-9.
10
高德庆.
正确把握依法治军与“德治”的关系[J]
.中国军法,2002,0(2):22-23.
中外法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