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5,共6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21
-
1李仰松,严文明.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1(4):175-178. 被引量:61
-
2何德阳亮,颜华.山东广饶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考古,1985(9):769-781. 被引量:19
-
3何双全.甘肃先秦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7(1):55-61. 被引量:20
-
4游修龄.粟的驯化细节与农业起源──兼论《诗·大雅·生民》──[J].中国农史,1994,13(1):72-77. 被引量:4
-
5孙德海,刘勇,陈光唐.河北武安磁山遗址[J].考古学报,1981(3):303-338. 被引量:132
-
6刘随盛,杨国忠,梁星彭.一九七七年宝鸡北首岭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9(2):97-106. 被引量:23
-
7冯沂.沂蒙地区原始农业初探[J].农业考古,1999(3):177-184. 被引量:2
-
8徐旺生.中国农业本土起源新论[J].中国农史,1994,13(1):24-32. 被引量:19
-
9甘肃临夏马家湾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1(11):609-610. 被引量:20
-
10高国仁.粟在中国古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考古,1991(1):195-201.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83
-
1傅宪国,李新伟,李珍,张龙,陈超.广西邕宁县顶蛳山遗址的发掘[J].考古,1998(11):11-33. 被引量:50
-
2杨虎,刘国祥.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7(1):1-26. 被引量:144
-
3何德阳亮,颜华.山东广饶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考古,1985(9):769-781. 被引量:19
-
4杨虎,朱延平,孔昭宸,杜乃秋.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5(10):865-874. 被引量:149
-
5王吉怀.新郑沙窝李遗址发现碳化粟粒[J].农业考古,1984(2):276-276. 被引量:30
-
6孙德海,刘勇,陈光唐.河北武安磁山遗址[J].考古学报,1981(3):303-338. 被引量:132
-
7阎渭清.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J].文物,1981(4):1-8. 被引量:29
-
8李友谋.裴李岗遗址一九七八年发掘简报[J].考古,1979(3):197-205. 被引量:55
-
9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J].文物,1980(5):1-15. 被引量:180
-
10CPAM, Chekiang Province and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8(1):39-94. 被引量:279
共引文献537
-
1刘学堂,侯明明.史前中原文化因素向新疆天山地区的动态拓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6):60-68.
-
2贺黎民.从古城东关看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内涵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J].西部考古,2019(2).
-
3孟鑫.有关陶寺遗址竹鼠遗存的若干问题[J].三代考古,2021(1):201-215.
-
4曲彤丽,陈宥成.再论中国的早期骨器[J].南方文物,2023(1):18-27. 被引量:1
-
5陈相龙.中原地区夏商时期社会变迁的生业经济基础[J].南方文物,2022(6):203-213. 被引量:1
-
6陈雪飞.裴李岗文化陶器纹饰研究[J].南方文物,2019(6):81-88. 被引量:2
-
7侯亮亮,赵杰,邓惠,陈小三,陈涛,陶大卫,郭怡.稳定同位素和植物微体化石证据所见山西忻定盆地4000a BP前后的生业经济[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50(3):369-379. 被引量:6
-
8安成邦,张曼,王伟,刘依,段阜涛,董惟妙.新疆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农牧格局的形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0(2):295-304. 被引量:18
-
9高瑶,王华.中国北方地区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动物生业研究综述[J].东方考古,2021(1):263-277.
-
10陈明辉.磁山文化的再研究[J].东方考古,2020(1):17-35.
同被引文献41
-
1张文祥.宝鸡渭水流域是我国粟(谷)作文化发源地之一[J].农业考古,1999(3):188-189. 被引量:5
-
2李宇峰.红山文化发现的石农具[J].农业考古,1985(1):52-54. 被引量:5
-
3何炳棣,马中.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J].农业考古,1984(2):43-52. 被引量:29
-
4游修龄.论黍和稷[J].农业考古,1984(2):277-288. 被引量:18
-
5佟伟华.磁山遗址的原始农业遗存及其相关的问题[J].农业考古,1984(1):194-207. 被引量:76
-
6张之恒.黄河流域的史前粟作农业[J].中原文物,1998(3):5-11. 被引量:17
-
7孙德海,刘勇,陈光唐.河北武安磁山遗址[J].考古学报,1981(3):303-338. 被引量:132
-
8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4(11):1-11. 被引量:279
-
9吴诗池.山东新石器时代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3(2):165-171. 被引量:20
-
10黄其煦.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中的作物(续)——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探索[J].农业考古,1983(1):39-50.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17
-
1董好胜,王琦,闫鹏,许艳丽,张薇,卢霖,董志强.乙矮合剂对谷子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3(6):181-189.
-
2马志坤,游梓明,宋阿倩,黄文博,郇秀佳,贾鑫.石器表面残留物反映的红山文化时期西拉木伦河中游地区古人食物性植物资源利用情况[J].西部考古,2022(2):213-227.
-
3王万盈.2009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2):117-125. 被引量:1
-
4滕海键.燕北暨西辽河流域史前经济形态及其演变态势[J].中国农史,2011,30(4):56-62. 被引量:4
-
5徐峰.红山文化经济形态与玉器创作[J].文教资料,2013(28):61-63.
-
6荆恒磊.粟的起源与南传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4,3(22):92-94.
-
7杜玉欢,周萤,焦玉国.小米在台湾高山族传统知识中的地位[J].贵州社会科学,2014(10):92-96. 被引量:1
-
8陈明远,金岷彬.历史考古的新观点(之十) 甲骨文中的谷类及东西方谷物加工技术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4(10):16-35. 被引量:2
-
9李雪梅.牛河梁红山文化对后世思想与文化的影响[J].理论界,2015(10):152-156. 被引量:1
-
10王春玥,张振,李月从,李冰,李陈志.冀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分布规律及与环境变化的关系[J].山地学报,2017,35(4):477-487. 被引量:4
-
1张辉.稻作农业和城的起源[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5):823-824.
-
2翟通毅.独特的二十四节气[J].当代农机,2010(5):67-68. 被引量:1
-
3张岳华.我国古代的种子处理技术[J].种子世界,1990(7):43-43.
-
4朱梦乐,杨君凤.警队文化活动精彩纷呈[J].法治人生,2015,0(4):63-63.
-
5唐灏.浓墨重彩写人生——记著名书法家、台资民达大学教授唐熙[J].黄埔,2008(1):60-61.
-
6任启坤,张居中.安徽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考古,2005(1):156-160. 被引量:5
-
7刘光涛,啜会娥.钙与植物的关系——兼谈大白菜的干烧心病[J].河北农业,2005(8):24-25.
-
8李冠杰,成丽芳.在全球化大潮中探索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J].池州师专学报,2002,16(1):102-103. 被引量:3
-
9张成权.关于中国农业的产生与中国文明起源的思考[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3,13(3):25-31. 被引量:1
-
10惠富平.西部地区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祥[J].农业考古,2003(3):59-6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