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成渝第三产业分工协作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首先将成渝第三产业的总体水平与京津沪以及其他副省级城市进行比较,定量地得出成渝第三产业处于不同的水平;接着定性地分析两市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由上述两方面得出理论上成渝第三产业分别应发展的重点方向。最后通过区位商等方法分析了1999~2000年成渝第三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成渝第三产业应调整的方向提出了参考意见。
作者
岳书敬
王学
柯丽菲
机构地区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X期53-55,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163003)
关键词
成都
重庆
第三产业
区位商
分工
分类号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黄京鸿,葛永军,刁承泰,中山大学.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经济地理,2001,21(1):43-46.
被引量:48
2
李江帆,魏作磊.
广东第三产业发展特征及其启示[J]
.南方经济,2003,32(4):10-13.
被引量:9
3
黄朝永.
重构川渝经济关系 推动两地联合发展[J]
.国土经济,1998(6):23-25.
被引量:1
4
王远让.
工业是“三中心两枢纽”发展的基石和前提——准确理解国务院对成都城市的定位[J]
.成都经济发展,2003(2):31-32.
被引量:1
5
欧书阳.
重庆与成都城市竞争力比较[J]
.城市问题,2003(6):22-26.
被引量:7
6
张渝,任玉珑.
论成渝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竞争与合作[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3):15-17.
被引量:5
7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冲国城市蓝皮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苏东.
渝蓉比剑[J]
.南风窗,2002(16):48-49.
被引量:2
2
华东师范大学等四校合编.经济地理导论(修订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17-118.
3
刘成相 刘树成 等.地区第三产业水平评价及发展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109-111.
4
刘斌.成渝经济手拉手[N].重庆晚报,2001-12-22.
5
《广东统计年鉴》1980—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0—2002年.
6
《国际统计年鉴97》,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7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
.经济研究,1998,33(6):3-10.
被引量:697
8
张悦.
西部大开发与成渝经济圈建设的综合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1):1-3.
被引量:6
9
踪家峰,郝寿义,黄楠.
城市治理分析[J]
.河北学刊,2001,21(6):32-36.
被引量:46
共引文献
64
1
于杰.
山东第三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现代农业,2009(7):81-84.
被引量:5
2
张卿.
服务需求波动:引入随机性外生冲击的思考[J]
.南方经济,2004,33(7):69-71.
3
李本庆.
成渝经济区关系的博弈分析[J]
.消费导刊,2008,0(16):66-66.
被引量:2
4
辛姗姗.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广东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J]
.市场经济与价格,2013(3):45-48.
被引量:2
5
刁慕蓉,庄丽娟.
我国六省市服务业竞争力的总体评价及对策研究[J]
.财贸研究,2004,15(4):15-19.
被引量:16
6
刘朝明,靳景玉,杨玉明.
西部区域增长极培育与形成条件的判断[J]
.经济学动态,2004(9):64-66.
被引量:2
7
刘朝明,杨玉明,岳书敬.
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竞争力衡量[J]
.经济学家,2004(5):23-27.
被引量:4
8
杨向阳,徐翔.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与规模报酬分析[J]
.财贸经济,2004,25(11):77-82.
被引量:23
9
吕飞,张龙.
重庆和成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4):62-66.
被引量:9
10
陈学刚,李晓东,夏富强.
新疆各地区(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干旱区地理,2004,27(4):622-627.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7
1
廖元和.
关于成渝经济区的探讨[J]
.探索,2005(6):66-70.
被引量:13
2
刘朝明,董晖,韩斌.
西部增长极与成渝经济区战略目标定位研究[J]
.经济学家,2006(2):104-108.
被引量:16
3
游杰,龚晓.
产业分工深化及其协调问题[J]
.学术论坛,2006,29(3):75-78.
被引量:5
4
李小萌.综合比较优势与中国服务业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5
梁东黎.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问题研究[J]
.产业经济研究,2009(2):1-9.
被引量:13
6
闫星宇,张月友.
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6):75-84.
被引量:77
7
吴玉.
构建面向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知识服务模式[J]
.图书馆学刊,2010,32(11):64-6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蒲勇健,李绍芳.
川渝经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证分析[J]
.西南金融,2009(9):33-35.
被引量:2
2
袁见,安玉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43-45.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熬强.
川渝经济协调发展现状比较及对策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10.
2
李孜孜.
从收入分配视角看川渝两地经济互动发展[J]
.经济研究导刊,2015(26):43-46.
1
陈红娟,孙桂平.
石家庄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集聚效应分析[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3):1-4.
被引量:1
2
徐文彦.
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J]
.物流科技,2009,32(10):14-15.
被引量:8
3
侯荣华.
制度经济学方法论[J]
.财经研究,2000,26(7):11-17.
被引量:8
4
何大强,张海燕.
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分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34(4):452-456.
被引量:4
5
朱春红.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我国经济发展——基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26-30.
被引量:5
6
董有德,唐云龙.
中国产业价值链位置的定量测算——基于上游度和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17,29(2):42-48.
被引量:11
7
许宁.
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分析[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16(3):62-66.
被引量:4
8
段先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能力思考[J]
.求实,2015(2):51-58.
被引量:2
9
田苗.
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
.国际贸易问题,2009(9):12-18.
被引量:29
10
刘园园,胡天军.
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
.物流技术,2015,34(15):151-153.
被引量:1
统计与决策
2005年 第10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