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涉罪外来未成年人平等权的司法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
9
Issues on the Right to Equal Judicial Protection over the Minor Immigrant Offender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增加,其司法权的平等保护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以司法保护的方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实质上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平等权的保护。笔者通过对涉罪外来未成年人平等权保护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思考。
作者
樊荣庆
吴燕
机构地区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察科
出处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5年第5期39-43,共5页
Issues on Juvenile Crimes and Delinquency
关键词
涉罪
外来未成年人
平等保护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1
鲍宗豪.
试论评价人权的方法论原则及标准[J]
.哲学研究,1993(4):13-21.
被引量:1
2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同被引文献
52
1
闵春雷,孙记.
辩诉交易制度透析——兼论我国的“普通程序简化审”[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3):53-57.
被引量:2
2
时蓉华.
个人的社会化过程[J]
.当代青年研究,1983(12):19-25.
被引量:2
3
聂洪辉.
“人—权”合一: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以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2014(8):55-60.
被引量:3
4
李忠诚.
刑事强制措施功能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5):115-124.
被引量:19
5
杨剑波.
羁押期限制度的反思与重建[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1):19-22.
被引量:6
6
冀祥德,王辉.
英国保释制度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借鉴——兼议刑事诉讼法之再修改[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17(3):38-43.
被引量:11
7
仝永涛.
外来犯罪人员适用刑事强制措施平等权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8(4):202-203.
被引量:1
8
宋玉红.
论刑事犹豫制度在未成年犯罪中的运用[J]
.理论导刊,2006(2):60-62.
被引量:3
9
仇鸣峰.
外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探讨[J]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2):64-68.
被引量:3
10
聂衍刚,郑雪,万华,丁莉.
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与理论模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8-124.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9
1
费梅苹,盛琳琳.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过程研究——以上海、杭州17位餐饮行业从业者为例[J]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18(1):137-160.
2
仝永涛.
外来犯罪人员适用刑事强制措施平等权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8(4):202-203.
被引量:1
3
林小培,李耀明.
城市边缘青少年的犯罪预防[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3):25-29.
被引量:4
4
何虹.
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平等保护问题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91-95.
被引量:1
5
余澜.
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速审查制度的思考[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128-130.
被引量:2
6
陈俊敏.
非本地居民犯罪强制措施高羁押率之反思[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88-91.
7
无锡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袁金彪,徐瑾,陈绍斌,李成,张悦,苏文海.
涉罪外来人员适用强制措施实证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18(4):123-132.
被引量:4
8
李振武.
对符合条件的非本地户籍未成年被告人应平等适用缓刑——从一例涉未成年被告人上诉案谈起[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7):57-60.
被引量:1
9
张云玲.
涉罪流动人员适用刑事强制措施平等权问题探析[J]
.理论月刊,2013(4):83-86.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张银洁.
异地取保候审监管困境及其破解[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3):92-103.
被引量:1
2
程春华,段体操.
当前青少年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以东莞市青少年犯罪为研究模本[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9(5):127-133.
被引量:8
3
上海共青团参与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研究——以介入青少年再犯预防为中心[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1):17-23.
被引量:7
4
曾凡林.
学生针对教师的极端校园暴力引发的教育反思[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1):70-74.
被引量:4
5
陈俊敏.
非本地居民犯罪强制措施高羁押率之反思[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88-91.
6
无锡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袁金彪,徐瑾,陈绍斌,李成,张悦,苏文海.
涉罪外来人员适用强制措施实证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18(4):123-132.
被引量:4
7
张云玲.
流动人员犯罪适用刑事强制措施的几点思考[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5):111-114.
8
关振海.
逮捕必要性审查:实践探索与机制完善[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25(6):24-32.
被引量:2
9
莫然.
广州市外来未成年被告人非监禁刑适用实证研究[J]
.西部法学评论,2013(6):92-97.
被引量:4
10
张桂霞.
依托社区矫正推进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创新发展[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98-105.
被引量:5
1
闵钐.
相关法律风险不容忽视[J]
.法制资讯,2014(7):5-5.
2
沙坪坝区院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异地协作机制[J]
.法律与监督,2016,0(2):43-44.
3
王福弟,陆海萍,徐海东.
探索构建涉罪未成年人三层立体式观护体系——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为研究个案[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5):70-72.
被引量:5
4
孔悦.
论完善我国宪法对平等权的保护[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3):86-87.
5
王瑾.
试述宪法中的性别平等[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8):169-169.
6
俞祖泉.
关于开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镇江社会科学,2009(5):50-51.
7
关于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8(1):18-24.
8
杜洪海,尤垒.
警察职能视野下的涉罪外来未成年人管护[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26(6):148-151.
被引量:1
9
刘桂明.
“平等保护”如何实现?[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8(6):1-1.
10
安新予.
广州市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研究[J]
.青年探索,2004(6):47-50.
被引量:5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