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网络空间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不同于物理空间的虚拟场所。网络数字化、符号化表现出的虚拟性特质遮蔽了人们的真实面目,使人际交往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网络身心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的丧失;网络人与人的疏离加剧,加深了群体认同危机;自我与群体的认同危机带来多元价值观的泛滥,这也是“去中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网络空间施展的结果,缺乏同一性、普遍性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规导,交往行为势必走向无序。
作者 汪怀君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0期48-50,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2弗兰西斯·福山 李宛容译.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远方出版社,1998..
  • 3丹尼尔·贝尔 赵一凡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56-58.
  • 4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J].社会科学研究,2002(4):93-97. 被引量:73
  • 5陈喜辉,付丽.因特网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J].文艺评论,2004(4):11-15. 被引量:2
  • 6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1卷[M].重庆出版社,1994:158.

二级参考文献27

  •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6..
  • 2林斌.虚拟中的身体与现实[A].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27.
  • 3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5-17页.
  • 4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9页.
  • 5德里达转引自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49页.
  • 6福柯《词与物》,汪民安等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4-35页.
  • 7詹明信 张旭东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1998年.第440页.
  • 8哈桑《后现代景观中的多元论》,王岳川等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25-132页.
  • 9[17]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0页,第53页,第228页.
  • 10波林·罗斯诺《后现代术语词汇表》,《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1页,第4页.

共引文献477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