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义是否一定要灭亲——从包庇罪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永恒的难题,法律的道德性则是人们的一个基本共识。我国《刑法》包庇罪的规定应借鉴中国古代“亲亲相隐”的法律制度,使之与伦理道德相兼容。
作者
沈桥林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0期71-73,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自然法
包庇罪“亲亲相隐”
法律制度
道德性
包庇罪
大义
“亲亲相隐”
中国古代
《刑法》
伦理道德
思想史
分类号
D92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D90-053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7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1
丁杰.
浅谈“亲亲相隐”规则[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92-96.
被引量:6
2
[美]科斯塔斯·杜兹纳 郭春发译.人权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3
[美]埃里克森.无需法律的秩序[M].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范忠信.
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87-104.
被引量:194
2
范忠信.
亲亲相为隐:中外法律的共同传统——兼论其根源及其与法治的关系[J]
.比较法研究,1997,11(2):5-28.
被引量:77
共引文献
36
1
骆群.
亲亲相隐:刑事政策的人伦启示[J]
.东方法学,2010(3):67-77.
被引量:8
2
李道刚.
中国传统人权观念再探——一个比较法文化的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2):53-59.
被引量:2
3
蔡守秋.
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J]
.现代法学,2005,27(6):54-61.
被引量:21
4
朱福惠.
立宪主义宪法规范的法理诠释——兼论中国宪法规范的特殊性[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30-39.
被引量:6
5
齐延平.
人权精神的危机与拯救[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6):22-32.
被引量:6
6
王宏英.
从普适视角看法与社会之和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2):114-117.
7
齐延平.
法制现代化:一个西方的“幽灵”?[J]
.政法论坛,2007,25(2):3-12.
被引量:14
8
任翔.
价值哲学视野中的现代犯罪问题[J]
.政法论坛,2007,25(2):145-151.
被引量:1
9
崔拴林.
动物法律地位刍议——私法视野下的分析[J]
.河北法学,2008,26(3):96-100.
被引量:10
10
李庚香.
法美学生成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38-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71
1
赵微.
法律与道德辩证关系再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1):14-16.
被引量:6
2
陈探宇,丁建峰.
“直”的情感维度——从中国文化的生命观看“父子相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4):102-106.
被引量:4
3
范忠信.
亲属拒证权:普世与民族的重合抉择[J]
.中国审判,2012(1):50-51.
被引量:8
4
骆群.
亲亲相隐:刑事政策的人伦启示[J]
.东方法学,2010(3):67-77.
被引量:8
5
李金娟.
“亲亲相为隐”制度的法律价值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S2):80-81.
被引量:6
6
崔永东.
出土法律史料中的刑法思想[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1):139-145.
被引量:8
7
范忠信.
“亲亲尊尊”与亲属相犯:中外刑法的暗合[J]
.法学研究,1997,19(3):116-137.
被引量:41
8
梁玉霞.
传承与移植的失却——对我国亲属作证义务的反思[J]
.中外法学,1997,9(4):83-86.
被引量:14
9
范忠信.
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87-104.
被引量:194
10
林雅.
容隐制度及其当代意蕴[J]
.当代法学,2004,18(6):127-13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5
1
蔡昱,龚刚.
“亲亲不能相隐”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亲亲相隐”于民间法的归隐[J]
.南开经济研究,2008(2):144-152.
被引量:11
2
文武,陈洪兵.
对刑法规范拒绝“亲属”概念的检讨与反思——以窝藏、包庇罪的实证分析为视角[J]
.社会科学,2008(8):92-99.
被引量:7
3
张振华.
论信任关系与法律关系的平衡[J]
.价值工程,2012,31(2):269-272.
4
张曼.
论法的道德性[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5):260-261.
5
俞荣根.
私权抗御公权——“亲亲相隐”新论[J]
.孔子研究,2015,0(1):89-102.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黄茂醌,陈宏.
民事诉讼亲属拒绝作证权制度构建论[J]
.法治论坛,2019(4):195-208.
2
骆群.
亲亲相隐:刑事政策的人伦启示[J]
.东方法学,2010(3):67-77.
被引量:8
3
徐群.
群众文化活动与基层文化馆建设[J]
.文化月刊,2010(1):91-91.
被引量:6
4
吴占英,梁文琼.
妨害司法犯罪理论研究述评[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22(1):29-38.
5
王琦.
在刑法规范中增加亲属作证消极豁免权的思考[J]
.福建法学,2010(3):84-87.
被引量:1
6
王嘉.
关于“亲亲相隐”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4):13-14.
被引量:1
7
刘廷华.
刑事证人作证的经济分析[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27(2):80-87.
被引量:1
8
周囿杉.
从“善”的字形演变看中国古代法律的伦理特征[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7(3):100-103.
9
张娟.
从“亲属容隐”谈窝藏、包庇罪主体的立法完善[J]
.理论月刊,2012(9):125-128.
被引量:1
10
尹子文.
“亲亲相隐”及其制度构建[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28(3):58-62.
1
师索,苟爽.
法律的道德性对和谐社会的启示[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20-22.
2
余龙进,王秀华.
正义的给予和正义的维护:两种不同的国家观——以罗尔斯和诺齐克为例[J]
.哲学研究,2012(11):109-112.
3
于成仁,李贺平.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方法[J]
.长白学刊,1992(1):59-61.
4
徐信贵,高长思.
密尔自由主义思想对我国宪政建设的启示[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57-62.
被引量:3
5
孙笑侠,麻鸣.
法律与道德:分离后的结合——重温哈特与富勒的论战对我国法治的启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1):144-152.
被引量:52
6
严城.
物权的正当性解说[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98-100.
7
赵利.
法律的道德性与法治[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4):48-52.
被引量:1
8
高曲南.
论公平观思想与社会正义[J]
.学理论,2013(27):29-30.
9
张黎黎.
古希腊自由思想之浅谈[J]
.才智,2010,0(8):161-162.
被引量:2
10
庞艳宾.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意义[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7).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