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影响力上升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多是增量上的而不是存量上的,是有限的,中国经济还不能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仅仅对世界经济的波动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更多地表现在东亚地区,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我国经济影响力的基础还不是非常坚实。
作者
张厚明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新疆社科论坛》
2005年第3期30-32,共3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世界经济
影响力
中国经济
经济影响力
世界经济
发展趋势
东亚地区
区域性
存量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72.9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宋国青.
中国经济与中国影响力[J]
.商务周刊,2004,0(19):84-86.
被引量:2
2
胡祖六.
关于中国引进外资的三大问题[J]
.国际经济评论,2004(2):24-28.
被引量:105
3
李刚.
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发展的机遇[J]
.世界经济研究,2004(2):32-37.
被引量:4
4
王留喜.
中国经济发展对东亚的影响[J]
.经济师,2003(10):75-76.
被引量: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05(006).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N].光明日报,2003.4.25.
2
.半月谈[M].半月谈杂志出版社,2002(6)(8)..
3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大事记[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4
中经分析小组.《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影响》[EB/OL].中经专网:http://info.shic.gov.cn,2003年2月10日.
5
潘功胜.《中国经济成长及与全球经济的共赢》[N].《金融时报》,2003年3月2日.
6
胡鞍钢.《中国经济发展会给世界带来巨大机会》[EB/OL].中经专网:http://info.shic.gov.cn,2003年2月8日.
7
韦森.《''''通货紧缩中国制造论''''可以休矣》[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4月3日.
8
胡鞍钢.《中国崛起对日本是巨大机会》[N].《人民日报》,2002年7月11日.
9
李星文.《''''中国威胁论''''--经不住数据检验》[N].《经济日报》,2002年11月28日.
10
胡后法.《中国出口扩大为亚洲带来什么》[N].《经济日报》,2003年11月29日.
共引文献
108
1
朱振荣.
我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24-26.
被引量:5
2
吕鹰飞.
对东北地区利用外资问题的探讨[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12-14.
被引量:1
3
李罗力.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J]
.开放导报,2004(4):15-21.
被引量:1
4
郝前进,雷志友.
中印利用FDI比较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4(12):52-57.
被引量:17
5
朱廷珺.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文献述评[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21(1):60-71.
被引量:11
6
吴立广,揭昊.
广东省21地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
.南方经济,2005,34(3):61-63.
被引量:18
7
李善民,钟良,于军威.
FDI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影响研究综述[J]
.湖南社会科学,2005(2):84-87.
被引量:8
8
苏海燕,徐策.
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理论综述[J]
.湖南社会科学,2005(2):88-90.
被引量:5
9
邱禹嘉,徐亮,倪克勤.
对继续引进FDI的思考——中国的FDI是否过剩[J]
.西南金融,2005(6):17-19.
被引量:2
10
张海洋.
中国工业部门R&D吸收能力与外资技术扩散[J]
.管理世界,2005,21(6):82-88.
被引量:55
同被引文献
31
1
王涛.
中国经济影响力分析[J]
.兰州学刊,2005(4):70-71.
被引量:4
2
刘学成,李继东.《中国和美国-对手还是伙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2020年的中国》编写组编.《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组织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4
李攻.《中国经济影响力正在超越日本》,《经理日报》2004年5月19日.
5
日本公布2010年GDP数据被中国赶超退居世界第三,ht-tp://finance.sina.COm.crJj/20110214/08519369574.shtml.2011年02月14日08:51来源:环球时报.
6
外媒形容黑色星期二:“中国打喷嚏全世界感冒”,http://news.jxgdw.com/cj/704974.html,2007-3-28:40:49.
7
美报: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已经从量变到质变,http://news.sohu.eom/20070301/n248428263.shtml,来源:中国经济网,2007年03月01日08:42.
8
刘浩远.《日本发布通商白皮书强调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不断提高》,《人民日报》2007年7月12日.
9
新浪网.《周小川唱多世界货币中国开建国际金融中》,ht-tp://finance.sina.conl.cn/rolL/20090327/22246035850.sht-ml,2009年03月27日22:24来源:华夏时报.
10
中国网《联合早报》,《中国经济仍具有强劲续航能力》.ht-tp://www.china.tom.cn/intemational/txt/2012-01/24/eon-tent_24475073.htm,2012-01-2411:14.
引证文献
1
1
曹永荣,刘康.
“美国公众对华态度”实证调研——基于“中国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话题[J]
.南京社会科学,2013(8):116-12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苗红娜.
美国公众对中国经济竞争力及中国汇率政策的认知[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5):42-61.
被引量:1
2
王冰,刘婷婷.
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的演变历程、原因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
.决策与信息,2023(5):44-58.
1
金熙成.
IMF管理体制下韩国经济的复苏力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1998(8):6-11.
2
李远,何海东,等.
河北科技竞争力分析[J]
.河北经济研究,2001(5):2-3.
3
杜方利.
东亚地区跨国经营的特点、动因与作用[J]
.世界经济,1994,17(8):51-56.
被引量:2
4
王春新.
香港——东盟自贸区的机遇[J]
.金融博览,2014(7):28-29.
被引量:1
5
李云平.
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科技与企业,2014(6):56-56.
被引量:4
6
陈驰.
浅谈次贷危机的发展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商情,2009(23):101-101.
7
孙振耀.
跨国公司管理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2001(2):101-103.
被引量:1
8
叶中胜.
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若干对策[J]
.生产率系统,2002(2):9-10.
9
王雷.
可口可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中国外资,2000(10):32-34.
10
谈世中.
东亚地区企业跨国经营不同模式的比较[J]
.世界经济,1994,17(12):49-55.
新疆社科论坛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