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品种保护机制 促进种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
-
1杨红朝.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65-1966. 被引量:15
-
2韦幼玲,杨绍安.刍议日本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80-1981. 被引量:1
-
3苏美岩.试论我国农业生态安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27-3829. 被引量:10
-
4胡维兆,史杜芳,郑淑婧.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95-3297. 被引量:5
-
5章志皓,蔡明超.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48-4149. 被引量:9
-
6胡桂珍,廖革元.农业信息化中多媒体远程教育平台[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805-4806. 被引量:10
-
7张志国.杂交玉米推广与种业发展[J].玉米科学,2006,14(5):157-158. 被引量:12
-
8焦宏业,孙海昆,张恒,史明山,杨密珠.从市场推广探讨玉米杂交种选育及种业产业化[J].玉米科学,2006,14(B07):7-10. 被引量:4
-
9刘家琴.丰乐种业推出香型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04).
-
1宋连启.建立新品种保护机制 促进种业可持续发展[J].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6(1):9-10.
-
2程杰.宋协良:坚持走本土化育种之路[J].中国农村科技,2009(12):44-45. 被引量:1
-
3赵宗科.建立品种保护机制促进种业持续发展[J].现代种业,2006(6):6-7.
-
4吴敬华.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1):79-82. 被引量:9
-
5王红宁.台湾农业科技产业发展考察报告[J].台湾农业探索,2002(3):31-34.
-
6石元春.论新兴的农业科技产业[J].华夏星火,2002(1):19-21. 被引量:1
-
7张运栋,张宏套,张春央.地市农科所新品种保护工作刍议[J].种子科技,2002,20(3):143-144.
-
8中国农科院研发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可使6种作物增产逾10%[J].生物学教学,2015,40(7):75-75.
-
9马政,李文君,唐保军,丁勇.加强品种权保护,提升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实践[J].河南农业科学,2005,34(11):11-12. 被引量:3
-
10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J].湖南农业科学,20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