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畜牧兽医》
2005年第5期6-8,共3页
Hun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参考文献3
-
1许伟琦.畜禽检疫检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
2贾永清.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M].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教材科,1989.151-154.
-
3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译编.欧盟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管理法规[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3
-
1赵凯,刘春燕,周东坡,田文儒.哈白猪复旧期子宫内微生物变化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2):6-9. 被引量:6
-
2唐爱明,王辉,陈智,刘增再,郑娇妹.冻鸡肉中肠炎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肉类研究,2011,25(3):1-3. 被引量:3
-
3韦东升,赵文清,冯石绘.提高禽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24-125.
同被引文献23
-
1嵇大圣,熊汉国.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08,22(3):66-68. 被引量:10
-
2程先术,唐开.农村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9):20-21. 被引量:1
-
3张凡建,于丽萍,黄保续,陈向前.利用风险分析原理完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中国动物检疫,2004,21(8):2-3. 被引量:3
-
4彭亚拉,张庆娥,庞萌,李克强.论如何完善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J].食品科学,2004,25(11):420-423. 被引量:5
-
5代玉林.浅谈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措施[J].四川畜牧兽医,2005,32(4):7-7. 被引量:1
-
6梅文华,叶万荣.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建议[J].贵州畜牧兽医,2005,29(2):39-40. 被引量:23
-
7周宏琛,闫秋成,田晓林,朱涛.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应用[J].肉类研究,2006,20(3):29-32. 被引量:12
-
8滕岳臻.浅谈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畜牧兽医,2007(7):22-23. 被引量:1
-
9王喜琴,刘治军,朱红芳.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意义及措施[J].养殖与饲料,2007,6(10):81-82. 被引量:2
-
10刘真,吴军,刘库,刘玉玲,朱艳菊.农村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与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08,29(12):1-3. 被引量:3
-
1路永强.我国应尽快建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J].当代畜牧,2005,34(2):43-45.
-
2《云南畜牧兽医》征稿启事[J].云南畜牧兽医,2009(2):13-13.
-
3宋志刚.饲料的卫生与安全对动物健康的影响[J].广东饲料,2003,12(4):8-10.
-
4宋志刚.饲料的卫生与安全对动物健康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19(6):16-18. 被引量:1
-
5冯晓友.养猪业中脱霉剂的选择与使用[J].养殖与饲料,2015,14(1):34-36. 被引量:2
-
6蕙风.农贸市场加工腐竹仍在添加“吊白块”[J].中国消费者,2006(8):57-58.
-
7秦海波,祝相梅.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2(3):176-176.
-
8孟国庆,李玲,关琴,闫昊,闫晶华,马燕玲.动物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新疆畜牧业,2011,26(10):9-11. 被引量:4
-
9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正式揭牌[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9(8):28-28.
-
10徐惠君,金国良.江阴市出口紫苏叶标准化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5(7):39-4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