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征信业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
被引量:
6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redit Agency in US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兼并是美国征信业实现规模经济以获取规模效益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式,美国征信业出现兼并乃至形成自然垄断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与征信业的特性分不开的。参照美国的成功经验,立足于现实国情,我国征信业应遵循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思路。
作者
张兴祥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7-80,共4页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键词
兼并
博弈
规模经济
自然垄断
征信业市场化
分类号
F71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1
[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郑牟丹.
征信体系的美、日模式[J]
.西安金融,2002(7):18-19.
被引量:11
3
王丽亚.[D].厦门大学财政系,2003.
4
唐文玉.
国外个人信用制度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湖南社会科学,2001(6):60-63.
被引量:20
5
邱伟.
构建我国信用体系的多方位思考[J]
.财经科学,2002(6):27-30.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王晨.
在“信用经济”台阶下徘徊[J]
.中国商贸,2001(7):12-14.
被引量:2
2
刘鸿儒.
诚信责任与证券市场发展[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23(3):3-6.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39
1
陆青.
西方企业的(合同)信用管理及我国企业借鉴[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72-75.
2
马兆明,王希标.
和谐校园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6):10-14.
被引量:6
3
冯敬阳.
我国征信业发展现状、模式选择及法律构建[J]
.西南金融,2004(8):55-56.
被引量:4
4
杨伟丽.
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1(4):96-98.
5
向旭,杨晓霞.
旅游个人信用问题探讨[J]
.商业研究,2004(21):162-165.
被引量:2
6
何建奎,岳慧霞.
美国个人信用体系范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
.财经问题研究,2004(11):48-51.
被引量:13
7
陈岩峰.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完善[J]
.未来与发展,2004,25(5):36-37.
8
王蓓蓓,杨昌斌.
试论构建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双重策略[J]
.理论界,2005(3):157-158.
9
朱桂莲.
制度是诚信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保证[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25-27.
10
刘隽,纪涛.
论中国企业信用机制的建立[J]
.江汉论坛,2005(6):21-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4
1
王红领,张永山.
垄断还是竞争:中国征信业发展的争论[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4):41-46.
被引量:4
2
徐苏江,姬明.
征信立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征信,2009,27(4):48-50.
被引量:2
3
唐友伟.
征信过程中信息主体的权益及其保障制度研究[J]
.征信,2009,27(4):51-53.
被引量:16
4
何建奎,岳慧霞.
美国个人信用体系范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
.财经问题研究,2004(11):48-51.
被引量:13
5
耿耳火.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2005(19):32-34.
被引量:5
6
赵小凡.
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国际借鉴与国内考察——兼论我国两类征信体系的整合[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2):110-113.
被引量:14
7
施企管.
欧美发达国家信用体系模式[J]
.施工企业管理,2005(9):35-36.
被引量:2
8
蔡浩仪,徐忠.
消费信贷、信用分配与中国经济发展[J]
.金融研究,2005(9):63-75.
被引量:52
9
郭熙保,徐淑芳.
全球征信体系的制度安排及其影响因素[J]
.学术研究,2005(11):31-37.
被引量:25
10
何建奎,孙东莹.
美国资信评估机构范式分析及启示[J]
.科学.经济.社会,2005,23(4):35-3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孙工声,黄向庆.
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江苏经验[J]
.金融发展评论,2012(3):76-84.
被引量:2
2
何运信.
我国现阶段多层次征信体系的竞争与协作机制研究[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1):30-33.
被引量:1
3
何运信.
我国多层次征信体系的生成机理与演化路径[J]
.宏观经济研究,2009(1):67-72.
被引量:14
4
肖向东.
信用服务供给模式比较及其演进趋势--兼论我国信用服务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
.求索,2009(4):14-16.
被引量:3
5
莫韵莎.
我国信用信息数据共享的法律机制建设--以理论分析和国内外经验总结为路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6):1-3.
被引量:1
6
国秀瑾.
中美个人征信体系忘记政策比较研究[J]
.当代经济,2018,35(11):32-37.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李昌青.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信用信息监测系统建设探讨[J]
.海南金融,2014(6):54-56.
2
王侨钰.
制约基层央行履行征信管理职能的五个因素[J]
.河北金融,2010(12):13-15.
3
刘玲.
加快我国银行系统征信体系建设初探[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29(6):45-49.
被引量:4
4
熊学萍.
美欧征信的制度框架与我国个人征信制度的选择[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4-88.
被引量:7
5
王恩泽.
我国征信体系的现状及优化建设研究[J]
.中国市场,2011(29):54-58.
被引量:6
6
徐娟.
我国征信服务业发展的障碍、原因及政策建议[J]
.征信,2011,29(4):23-26.
被引量:2
7
刘凤.
我国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J]
.经济视角(中),2011(5):157-157.
被引量:10
8
王恩泽.
我国征信体系的现状及优化建设研究[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5):44-47.
被引量:8
9
贺仁义.
浅论加强个人征信权益保护工作[J]
.西部金融,2011(12):90-91.
被引量:1
10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黄向庆.
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征信数据质量视角[J]
.金融纵横,2013(2):4-12.
被引量:2
1
国务院10项政策措施降流通费用[J]
.江苏企业管理,2013(2):31-31.
2
范平平.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征信业发展研究[J]
.北方经贸,2017(2):125-126.
3
包兴荣.
我国征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延边党校学报,2004,19(3):47-49.
被引量:1
4
田泽.
征信业标准对促进我国征信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作用[J]
.中国标准化,2007(10):29-30.
5
宋晓瑞.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征信业监管研究[J]
.现代商业,2015(31):41-42.
被引量:1
6
熊建宇.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J]
.时代金融,2016(12):263-264.
被引量:5
7
心仪.
潘功胜:如何完善中国征信业市场建设?[J]
.中国科技投资,2014(26):60-62.
8
征信业“陷落”上海滩[J]
.中国经济信息,2002(6):12-12.
9
包兴荣.
促进我国征信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J]
.实事求是,2004(2):66-68.
被引量:1
10
贺研.
从世界经验看我国征信业的发展模式[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19(3):61-64.
被引量:9
当代财经
200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