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被引量:4
出处
《中国经贸导刊》
2005年第17期17-20,共4页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同被引文献12
-
1王平.建设新农村[J].中国改革,2005(12):25-28. 被引量:7
-
2李建勋.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J].领导科学,2006(11):24-25. 被引量:4
-
3范仲文.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J].商场现代化,2006(06X):183-184. 被引量:2
-
4朱明,缪志春.中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研究[J].新疆财经,2007(1):36-39. 被引量:1
-
5毛育刚.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6[1]黄庭满.中国进入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N].经济参考报,2005-12-5(3).
-
7李国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甘肃农业,2007(10):41-44. 被引量:6
-
8封学军,徐长玉.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完善程度评估[J].商业时代,2008(23):6-8. 被引量:1
-
9刘华.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机制的建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3-4. 被引量:2
-
10朱占峰,张晓东,朱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20):160-16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瑞娟,陈鲲玲.新农村与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构思[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5):6-7.
-
2蒋红莲.缩小贫富差距路径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城镇化相结合[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69-70.
-
3龚秀萍,孙海清.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106-108. 被引量:1
-
4徐春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2):26-27.
-
5吴传俭,丁元林.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险承受力及其改善体制机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7):671-674. 被引量:1
-
6徐照堂.商业经济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浅谈[J].商场现代化,2017(12):33-34. 被引量:1
-
7刘国斌,韩宇婷.新时代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税务与经济,2019,0(6):55-61. 被引量:34
-
8谢式安,刘日星.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路径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20,42(8):44-48.
-
9邵常伟.县域经济视域下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J].商业观察,2021(13):41-43. 被引量:1
-
1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开展专题调研活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2):139-139.
-
2浙江省农业执法情况调研[J].浙江现代农业,2009(4):34-36.
-
3中机联组织专题调研活动[J].中国机电工业,2011(8):121-121.
-
4黄钻华,王永超,李伟,陈乃祥,李长亚,杨力.盐城市亭湖区种粮大户现状及对策——关于大户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J].基层农技推广,2016(11):94-96. 被引量:1
-
5向盛铭,郑勇,刘维坤.实施产业兴市应把握重心与机会[J].学习月刊,2008(22).
-
6王丽娟.省厅纪检组到鸡西局进行专题调研[J].黑龙江国土资源,2010(4):43-43.
-
7张刘宝,薛晨.情系“三农”惠农家[J].江淮法治,2012(9):14-15.
-
8柯科.积极落实惠农政策 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万年县汪家乡山下村政策落实情况调查[J].老区建设,2012(19):35-35.
-
9龚国军.积极开展专题调研 助力行业健康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8):7-7.
-
10黄晨林,赵锋.金山区农产品销售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农村经济,2014(9):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