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37
-
1范汝红.论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1):47-48. 被引量:1
-
2郭雯霞.试析小学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的编制与开发——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6):52-56. 被引量:2
-
3郭雯霞,刘传富,郑颖新.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材使用与教学实施的探讨——以人教版教材为个案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6):14-17. 被引量:1
-
4陶元红.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7):37-40. 被引量:4
-
5董春华,刘力.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初步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47-52. 被引量:2
-
6陈光全.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交往——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的建议[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9):23-25. 被引量:1
-
7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1-2. 被引量:70
-
8陶元红.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上)[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11):9-11. 被引量:1
-
9孙民.品德与社会课如何关注学生参与[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12):36-37. 被引量:1
-
10孙民.品德与社会课应关注学生参与[J].湖北教育,2004(23):40-41. 被引量:1
-
1凌春璐.在生活中发展 在发展中生活——引领一年级新生走进《品德与社会》[J].新课程研究(下旬),2008(9):49-50.
-
2周福松.走向生活: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必然取向[J].华夏教师,2014(10):31-31.
-
3佟芳.品社课堂活动有效性浅析[J].快乐阅读,2012(9):84-84.
-
4吕芝爱.让品德课程成为学习与生活沟通的桥梁[J].教学创新,2009(7):47-48.
-
5孙小燕.《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6):91-92. 被引量:3
-
6陈丽梅.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情境式讨论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7):66-66.
-
7张占军.现代教育技术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有效应用[J].宁夏教育,2015(2):74-75.
-
8张茂聪.互动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施——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6(2):39-42. 被引量:8
-
9方艺.小学生思辨能力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2(5):34-35. 被引量:1
-
10王传梅.信息时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征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6(2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