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神的模式或方法论——鲁迅、加缪及韩龙云比较研究
被引量:2
出处
《当代韩国》
2005年第3期53-59,共7页
Contemporary Korea
同被引文献28
-
1严英旭.韩国地区鲁迅研究新动向(1984-1993)[J].鲁迅研究月刊,1994(1):41-47. 被引量:5
-
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总目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4):304-312. 被引量:1
-
3洪昔杓.鲁迅的“生命意识”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2002(7):37-44. 被引量:2
-
4朴明爱.李光洙的《土地》与鲁迅的《阿Q正传》之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2(1):80-90. 被引量:2
-
5朴宰雨.七、八十年代韩国的变革运动与鲁迅——以李泳禧、任轩永两位运动家为中心[J].鲁迅研究月刊,2001(1):39-44. 被引量:5
-
6朴宰雨.韩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鲁迅研究月刊,2005(4):34-48. 被引量:9
-
7汪卫东.“个人”、“精神”与“进化”: 鲁迅早期文言论文的三个关键观念[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184-200. 被引量:6
-
8彭小燕.“反叛—抗世”型生命范式“批判—解构”型话语形式——青年鲁迅的精神建构之一[J].云梦学刊,2006,27(5):95-99. 被引量:2
-
9杨义.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J].文学评论,2006(5):5-25. 被引量:16
-
10陈方竞.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49-5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7
-
1孙拥军,张雪莹.鲁迅与台湾地区新文学:以国民性批判思想的承续为视角[J].郑州师范教育,2022,11(2):58-60.
-
2陈方竞.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J].学术研究,2008(1):154-158.
-
3陈方竞.需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30-35. 被引量:3
-
4成然.鲁迅研究在中韩文化交流中的资源价值[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20-122. 被引量:1
-
5古大勇.台湾“日据时期”作家与“东亚鲁迅”的精神关联——以杨逵与赖和为中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7-112. 被引量:1
-
6黄健,于勇成.儒家文化转型与东亚鲁迅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53-59.
-
7刘春勇.东亚鲁迅研究批判[J].东吴学术,2021(1):15-35. 被引量:1
-
1钱理群.“鲁迅”的“现在价值”(发言提纲)——对韩国学者刘世钟教授《鲁迅和韩龙云革命的现在价值》一文的响应[J].鲁迅研究月刊,2005(8):7-10.
-
2张旸.华兹华斯与他的诗歌《孤独的割麦女》[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12X):39-40.
-
3薄荷.诗人林莽、李秀文和谭旭东应邀访问韩国[J].文化月刊,2009(11):128-128.
-
4朱双一.1998年台湾文坛关于“皇民文学”的论争[J].台湾研究集刊,1999(1):93-98. 被引量:2
-
5李增.性别角色的颠倒与道德越界——维多利亚惊悚小说中女性人物的男性化倾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5,35(1):77-82. 被引量:6
-
6佚名.“性情中人”已绝种?[J].当代人,2008(5):27-28.
-
7张伯存.悲凉与炽热交织的生命旅程——张爱玲《异乡记》释读[J].现代中文学刊,2011(5):95-99. 被引量:1
-
8许中荣.论“豆棚”场景与“闲话”叙述——《豆棚闲话》解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8-13. 被引量:1
-
9万晴川.中朝日三国明清小说戏曲中的“壬辰倭乱”[J].文学遗产,2017(2):143-155. 被引量:2
-
10罗峰.狄俄倪索斯的肆心——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开场绎读[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0(5):8-14. 被引量:7
;